西
写景
抒情
天气
民情
民意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古北口奏报得雨》。诗中表达了对降雨的喜悦之情,以及对百姓生活的关怀。首句“前夜雷声西北多”,描绘了夜晚雷声轰鸣的情景,暗示即将有雨水降临。接着,“飞章喜报霈滂沱”一句,表达了收到降雨消息时的喜悦心情,仿佛是天降甘霖,滋润大地。接下来,“皆吾民也皆吾土”强调了对人民和土地的深厚情感,体现了君主对于百姓福祉的关切。最后,“慰彼愁兹愁若何”则表达了对因干旱而忧虑的百姓的宽慰,显示出诗人希望雨水能解决他们的忧愁,带来丰收与安宁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体现了古代帝王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关怀,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寄项宜甫兼简韩右司
宋·戴复古
匆匆不暇去相违,草草吟成送别诗。千里江山客行远,三秋风雨桂开迟。安居但欲无公事,举枉终须有直时。若见右司烦寄语,世间公道要扶持。
山中呈聂心远诸客(其二)
宋·文天祥
黄叶婆娑上钓舟,唤回旧梦到江流。多情政自怜樯燕,两鬓终当付野鸥。未说离怀向南浦,须知诗意在夔州。朔风昨夜吹沙急,早觉寒声战玉楼。
雨中感怀寄诸故人
明·田艺蘅
三十年来尚转蓬,学书学剑两无功。数椽茅屋寒江上,一树梅花细雨中。闻雁忽惊时序晚,对山不觉酒船空。高阳旧侣能相念,冰底双鱼尺素通。
忆旧游·题凫香客舫填词图
清·戴延介
正帆欹烟紧,雨揽灯凉,酒冷愁多。又是天寒矣,算惊心岁月,瞥影如梭。倚醉一声弹指,豪气尽销磨。叹十载萍飘,五湖梦远,心理旋螺。蹉跎。两吟鬓,只嬴得年年,载酒经过。惯领江湖味.....
浣溪沙
元·王恽
雨势苍山共一云。雨声作气张三军。秋风亭下叶缤纷。官事何忧严限促,天心不负老农勤。夜窗孤客尽先闻。
晓枕过金洲戏作
明·陈献章
行人拍手笑天公,十月江湖未朔风。旭日上天才半赤,晴霞照水忽殷红。注目九江来艇急,回头三老著篙慵。何须却是苍梧道,不道天公也笑侬。
清·爱新觉罗·弘历
雨固未致恒,足即愿时晴。晓烟泮复聚,倚槛为怦怦。卓午乃大霁,高曝秋阳晶。燠溽净以涤,泬㵳碧宇澄。轩榭既爽垲,花木相飒清。一笑为吾民,可共期西成。
寄题宜城县射亭
宋·欧阳修
作邑三年事事勤,宜城风物自君新。已能为政留遗爱,何必栽花遗后人。蔼若芝兰芳可袭,温如金玉粹而纯。友朋欣慕自如此,何况斯民父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