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春景
抒情
节庆
宫宴
赞颂
读书
春日活动
联句活动

译文

初春时节,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人们欢聚一堂,共享春光。
朝廷里调和美味佳肴的是文武百官,诗词传颂之地也有才华横溢的梁王。
乐曲和谐,太簇之音如虞磬般悦耳动听,节庆之时,浮圆之胜胜过楚地的美食。
我们应当同任股肱之力来担负起社稷的重任,同时还要不断努力,不负君王和百姓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春天的和谐氛围中,众多王室成员和朝廷高官齐聚一堂的场景。诗人以“初韶应律正光昌”开篇,点明时节与气氛的和谐美好,随后通过“亶矣春和聚一堂”进一步强调了聚会的温馨与融洽。接下来,“殷鼎调梅惟傅相,汉台赓句有梁王”两句,运用典故,将宴会比作古代君臣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暗示了宴会不仅是欢聚,更蕴含着政治上的意义与深意。通过“乐调太簇鸣虞磬,节煮浮圆胜楚餭”,诗人描绘了宴会中的音乐与美食,展现了奢华与雅致并存的场景。最后,“同任股肱民社寄,勖哉无或负明良”表达了对与会者的期望与勉励,希望他们能如同辅佐帝王的股肱之臣,忠心耿耿,不负帝王的恩泽与信任。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宴会的盛况,更蕴含了深厚的政治寓意与道德教诲。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花朝过刘金吾斋阁小饮即席赋
明·胡应麟
暖日暄风半画堂,金吾西第暮传觞。图书粲烂偏盈架,绿竹参差尽绕梁。赋就桃花潜弄色,吟馀梅萼乱飞香。接䍦颠倒休辞醉,能忆通家旧雁行。
浣溪纱·为刘归愚寿
元·魏初
前辈风流有几人。拚教诗酒百年身。小红灯影近新春。醉里看花城外寺,閒来课种水南村。人间百伪不如真。
沁园春·恭谒阙里
清·俞士彪
东鲁名区,昌平旧里,恭谒素王。看云生古柱,蛟龙欲舞,苔封危碣,蝌蚪成行。日月仪容,尧汤宇度,有六艺群贤列座傍。谁窥见,这百王礼乐,千仞官墙。我来亦敢升堂。但仰止、高山愧未.....
和南皋暮春入蒲涧四首(其三)
明·黄衷
国士宁辞老,奚囊未惮虚。龟灵依涧壑,犊扰戏郊墟。道古文车稳,林荒石蹬疏。廉泉应可挹,肺病有相如。
寄马君武柏林时读所著新文学(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柳亚子
忆昔匆匆别,于今又几春。江山非故国,身世感劳薪。意气能无恙,文章各有神。莱茵河畔水,照汝俊游人。
次韵张守劝农(其二)
宋·陈造
眼向囊书老不明,合遵宽教事农耕。雨馀骤变菖条绿,晓起欣聆布谷声。谭笑俾民无死徙,丰凶转手有虚盈。衰翁倍荷殷勤意,缄致无非翠织成。
次韵答娄诚善先生见赠
明·费宏
春来深慕浴沂贤,野外寻芳亸玉鞭。细柳拂衣浓带露,好山迎客淡生烟。多惭青史曾无补,一卧沧江巳有年。心事傍人浑未解,谩誇题柱笔如椽。
题袁氏东隅书舍
明·陈嘉言
积善君家庆有馀,林泉静处乐安居。元回庭下梅先发,春到窗前草不除。风气入帘生几席,芸香满架润诗书。丈夫自有飞腾志,晚驾蒲轮就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