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山
秋季节气
抒情
励志
情结合

赏析

这首诗《张宗苍秋山行旅》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山行的独特感受与哲思。首句“行路何须叹苦辛”,诗人以平和的语气开篇,似乎在劝慰行路之人不必为旅途的艰辛而忧心。接着,“满山红叶绝胜春”一句,诗人以秋日山中红叶的壮丽景象,对比春天的生机盎然,表达了对秋日景色的赞美之情。红叶不仅色彩丰富,更有一种成熟的美,与春天的嫩绿有所不同,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静观一笑两间者”,诗人在此处运用了“两间”这一概念,意指宇宙间的万物。他以静观的心态,对这广阔的世界报以微笑,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里的“一笑”,既是对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与接纳,也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最后一句“若个而非逆旅人”,诗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他将自己比喻为“逆旅人”,即旅途中暂时的过客,但又强调自己并非真正的逆旅人。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使身处旅途之中,也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足,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左右,从而达到一种超越物质与形式的精神境界。整首诗通过对秋日山行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通过“满山红叶”、“静观一笑”、“若个而非逆旅人”等富有象征意味的描述,诗人传达出了一种超越表面现象、追求内心宁静与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幽居有感
元·曹之谦
閒居仍地僻,门闭草莱深。车马无还往,诗书有讨寻。严霜催岁晚,破屋觉寒侵。计拙烦亲旧,谁能数赐金。
出山古像赞
宋·释智愚
金钟夜击九重城,六载归来改瘦形。待得众生心眼活,雪山依旧碧崚嶒。
便风挂帆欣然有作
宋·刘攽
泛梗江流疾,转蓬风力强。天时周必复,吾道不终藏。白鹤先余路,飞乌送客樯。挂帆资隐几,北走万山苍。
采药大布山诗
南北朝·吴均
我本北山北,缘涧彩山麻。九茎日反照,三叶长生花。可用蠲忧疾,聊持驻景斜。景斜不可驻,年来果如驱。安得昆仑山,偃蹇三珠树。三珠始结荄,绛叶凌朱台。玉壶白凤肺,金鼎青龙胎。韩.....
风阻涉湖复指进贤
明·李舜臣
始拟残年棹,如闻震泽平。轻帆虚水色,揽辔复山行。出郭风扶毂,穿林雾濯缨。不辞遥役去,霖潦此纵横。
二冬
明·释函是
笑抱閒情自一峰,东亭何处见春容。相期深谷惟明月,不畏寒岩共老松。带瞑坐醒初夜梦,倚空愁破五更钟。生来傲骨惭烟火,半落溪桥溅短筇。
公安何公大古令睢宁有致雨灭蝗瑞麦三异政令子方伯君廷佩请予赋诗
明·严嵩
中牟循吏绩,江陵长者言。如闻何令事,不愧古人贤。为政宁求异,躬行可格天。棠留睢水上,碑照岘山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