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秋意
地点
抒情
怀古
时间
秋天

译文

翠绿的峭壁和红艳的枫树相映成趣,天空云淡风轻,显得格外宁静。
一片船帆随着日落的景象渐渐远去,秋天的意境与心中的期望相呼应。
曲折的栈道千回百转,俯瞰下方,高耸的危楼似乎披上了万里的风光。
攀爬蜀道时,触摸参天大树,回头望去,一切都显得缓慢而令人回味。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秋日江山画卷。首句“翠壁丹枫处”,以“翠壁”形容山峦青葱,以“丹枫”点染枫叶红艳,色彩鲜明,展现出秋天山林的绚丽景色。接着“云闲天澹时”,描绘出一片宁静淡远的天空景象,云朵悠闲自在,天色清明,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片帆随日落,秋意与心期”,诗人通过描绘夕阳下孤帆远行的场景,表达了对秋日美景的深深向往和内心的情感寄托。日落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寓意着时光的流逝,而诗人的心期则寄托在了这秋日的美景之中,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曲栈千寻俯,危楼万里披”,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曲栈蜿蜒曲折,俯瞰大地,危楼高耸入云,远眺万里江山。这里不仅展现了地理空间的辽阔,也隐含了人生的起伏和追求的高远。“扪参攀蜀道,回首重迟迟”,最后两句将视线聚焦于蜀道之上,诗人仿佛亲自攀登,触摸到参天大树,感受着蜀道的险峻与壮美。回首望去,心中充满了不舍与留恋,暗示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与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秋日江山图,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时间的深刻感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