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

写景
抒情
季节
夏天
情感
宫怨
赞美
节气
立秋
田园

译文

园中亭台被水木环绕,自然带来了清凉的氛围。
宫殿之上覆盖着翡翠般的瓦片,五色的雉鸟围绕着红色的围墙飞翔。
夏日里,这里并不是最适宜的地方,因为炎热的气候和蒸腾的热气。
朝见仪式固然重要,但我已经感到身心舒泰,状态良好。
来到这里感觉完全不同,一整日都感到清爽的风在吹拂。
立秋的节气虽然迟来了三天,但节律已经预示着秋季的到来。
我从郊外走来,看到丰收的庄稼即将变成金黄色。
既期待丰收的年景,又免除了边疆战事的忧虑。
九州各地奏章传来,都说时序如常,雨水和阳光都恰到好处。
所有的事情都顺顺利利,只有一点是我不得不去恭敬对待的,那就是我的职责和责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养心殿在傍晚时分的宁静与凉爽之感,以及殿内环境的庄重与和谐。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建筑的独特风貌和四季更替的自然景象,同时融入了对国家政事的关怀与期望。首句“园亭多水木,自是气清凉”,开篇即点明了养心殿周围环境的清幽与凉爽,水木环绕,自然气息浓厚,为整首诗奠定了清新脱俗的基调。接下来,“宫禁翡翠瓦,五雉围红墙”两句,通过宫殿的建筑特色,展现了皇家建筑的雄伟与精致,翡翠瓦与红墙形成鲜明对比,既彰显了皇家的尊贵,也体现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独特感受。“夏候所弗宜,暖气蒸炎阳”则巧妙地将季节与气候特点融入其中,通过描述夏季不宜的炎热天气,反衬出养心殿内环境的凉爽舒适。接着,“朝仪讵可阙,适已宁云臧”两句,表达了对宫廷礼仪的尊重与重视,即使在炎炎夏日,也不能忽视朝仪的重要性,体现了对传统礼制的坚守。“兹来乃迥别,竟日爽风飏”进一步描绘了养心殿内独特的凉爽氛围,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感受到清风拂面的凉爽,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和谐。最后,“立秋迟三日,律先报白藏”通过立秋的节气变化,暗示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规律,同时也预示着新的开始与希望。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养心殿及其周边环境的美丽与宁静,还蕴含了对国家政治、农业丰收、社会和谐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切关注与美好祝愿。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其对生活、自然和国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宴交代权赣州孙提刑致语口号(其一)
宋·文天祥
麾节东南会一堂,兰亭昨日记流觞。六丝星度银潢影,五綵春浮玉翠香。院柳旧云怀燕语,野华新雨挹虹光。凤池对秉他年事,伫看天街接佩珰。
公事后禁门三首(其一)
明·蔡羽
龙輴金铺丽,蜚廉贝阙县。燕藏朱户网,花隔绮疏烟。刻漏虚银箭,宫槐积翠钱。瑶台夜夜月,不复妒婵娟。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再用前韵(其一)
宋·曾惇
举觞东望玉霄峰,万顷云涛雪塞空。拥鼻自应多好句,褰裳便欲御长风。际天江草如许碧,隔水山桃无限红。李侯长句有家法,惊倒江楼一秃翁。
至日用张伯举韵
宋末元初·仇远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山中茅屋不归去,空想秋风暗绿苔。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
幽居有感
元·曹之谦
閒居仍地僻,门闭草莱深。车马无还往,诗书有讨寻。严霜催岁晚,破屋觉寒侵。计拙烦亲旧,谁能数赐金。
夏日高封部过余读书处
明·左国玑
野人避徵书,不受朝簪扰。忽弃紫金鱼,来寻白鸥鸟。夷门城东甘隐居,蓬草不见谈玄庐。皆云管乐能龙卧,谁识虞卿亦著书。炎天尔跨青骡走,何意敲门访巢叟。入林一笑草堂开,习习凉飙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