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
京
师
得
雪
志
喜
凭
舆
欣
看
舞
银
龙
,
可
遍
京
畿
卜
度
重
。
乍
擘
奏
书
沾
四
寸
,
恰
当
春
仲
利
三
农
。
霞
笺
拈
韵
心
初
慰
,
毡
帐
烹
茶
兴
转
浓
。
独
忆
三
希
辜
静
赏
,
若
教
佳
趣
让
前
冬
。
写景
节气
大雪
抒情
怀念
春天
赞颂
赞美
写京师
译文
凭着车舆欣然观看银龙般的舞蹈,这样的景象遍及京城各处。
突然间翻开奏章沾满了四寸的笔墨,正逢春中的季节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用美丽的纸张吟诗写字心中感到宽慰,在帐篷里煮茶喝的兴致愈发浓厚。
独自回忆辜负了这宁静美好的景象,若是能让这等美妙的乐趣持续到寒冬那该多好。
赏析
此诗描绘了皇帝在御车上欣赏京城降雪之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首句“凭舆欣看舞银龙”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雪花飘落的壮观景象,仿佛银色巨龙在空中舞蹈。接着,“可遍京畿卜度重”则表达了对这场雪覆盖整个京城的期待与满足。“乍擘奏书沾四寸”描述了皇帝阅读奏折时,因雪而心情愉悦,仿佛奏折上沾满了四寸的雪花,增添了几分趣味。“正当春仲利三农”则点明了这场雪对于农事的重要性,恰逢春季,对农民而言是丰收的福音。“霞笺拈韵心初慰”写出了皇帝在雪景中提笔作诗,内心感到欣慰。“毡帐烹茶兴转浓”则描绘了在雪夜中围坐毡帐,煮茶品茗,情趣更加浓厚。最后,“独忆三希辜静赏,若教佳趣让前冬”表达了诗人对这场雪的喜爱,认为它比之前的冬天更令人陶醉,独享这份宁静与美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皇帝在雪景中的喜悦与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沁园春·十月晦日怀庆使院望太行山积雪
清·陈维崧
雪满太行,碧潋瑶翻,纷然沓来。正黄河欲吼,六花籍籍,青山乍老,一夜皑皑。素女淩空,眩师泼水,十万琼楼面面开。深林外,更狐踪半灭,兽窟全埋。万钟宁我加哉。且濡发狂歌乾百杯。.....
过灵隐寺至石人岭有怀钝丁借秋阁礼九莲观音之约
清·朱枫
花飞欲尽奈何春,赖此扶筇自在身。涧水有香松粉落,寺门无路蕨拳新。深林数笋频留步,远壑寻源屡问人。回首借秋高阁上,隔年尚滞九莲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