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
奉
皇
太
后
西
巡
瞻
礼
五
台
发
轫
京
师
即
目
得
句
巡
方
指
西
晋
,
行
令
发
春
旗
。
洒
路
前
旬
雨
,
省
耕
二
月
时
。
觐
光
来
岳
牧
,
观
俗
切
畴
咨
。
治
理
思
臻
厚
,
慈
宁
愿
祝
釐
。
芳
郊
供
揽
结
,
旭
景
渐
舒
迟
。
排
日
成
新
什
,
题
端
视
此
诗
。
写景
抒情
春景
皇室
尊贵
地点
五台
译文
译文:巡视天下,所指为西晋的疆域,发布命令时展示春日旗帜。
译文:在洒满路面的春雨之后,巡视农耕的二月时光。
译文:以敬畏的心态面对神灵,和官员们一起巡视地方,观察风俗民情,讨论和询问有关民生的事情。
译文:思考治理之法并不断臻于完善,希望心怀慈爱之意以平治天下,为民众带来安宁与幸福。
译文:在芬芳的郊野之中,欣赏着美景,旭日初升的景象逐渐展现出来。
译文:每日都创作新的诗歌作品,诗篇的开头部分看起来就像这首诗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乾隆皇帝在陪同皇太后西巡至五台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景象和祭祀活动的庄严氛围。首联“巡方指西晋,行令发春旗”点明了行程的方向与季节,西晋的典故暗示了历史的延续与传承,而“行令发春旗”则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的开始。颔联“洒路前旬雨,省耕二月时”描述了春雨润泽大地,农事即将开始的情景,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自然规律的顺应。颈联“觐光来岳牧,观俗切畴咨”表达了对地方官员的巡视与考察,以及对民间风俗的深入了解,体现了君主对国家治理的关心与关注。尾联“芳郊供揽结,旭景渐舒迟”描绘了郊外的美景与逐渐升起的朝阳,象征着美好的未来与希望的降临。最后,“排日成新什,题端视此诗”表明了诗人将每日所见所感记录下来,精心创作诗歌,以此作为对这次西巡之旅的纪念。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祭祀活动的庄重气氛,更体现了君主对国家治理的深思熟虑和对民众生活的关怀。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登城二首(其二)
宋·张耒
绿野望不极,登临引兴长。凭高延泽国,搔首对风光。乍出莺贪柳,新归燕拣梁。欣欣物华好,吾亦引清觞。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