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
节日
宫廷
抒情
赞美
写景
春季节气
歌颂功德
地方风俗
抒发情感
咏物

译文

夜空中群星璀璨,宴会上公卿们欢聚一堂,显露出他们恭敬虔诚的情感。
高处悬挂的紫色鹿形象(或许为某种装饰)展示了非凡的美丽,宴会中如蓼萧般的美酒与湛露的清新气息相得益彰。
宴会在卜筮与昼夜三巡的交替中结束,人们以同样的诚心祈求丰收与年景。
绣簏中,草虫发出细碎的鸣声,仿佛在验证着万物复苏的时刻。
仰望天空,依旧可见那如宝月般的圆轮,人们欢聚一堂,响应着春天的召唤。
欣喜地看到边疆的战事已经结束,人们还在为远行的旅人牵挂和缱绻。
人们奔波忙碌,听取民间的风俗,同时也以瑶笺斑管之笔命儒臣记录。
听歌观舞需要雅致,愿千福汇聚于此,共同祝愿百姓安康与丰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乾隆皇帝在上元节后的第二天,举行宴会招待群臣的情景。诗中充满了皇家的庄重与祥和,以及对国家繁荣与人民福祉的深深祝愿。首句“翼宵曲宴集公卿”,描绘了夜晚宴会的场景,群臣聚集一堂,享受着盛宴。接着,“豫乐胥殷恭敬情”则展现了宴会的欢乐气氛与群臣的恭敬之情。通过“紫鹿高絙纵奇丽,蓼萧湛露本和平”两句,诗人巧妙地将宴会的装饰与自然的美好景象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壮观的氛围。“相于卜昼三巡罢,同此祈年一念诚”表达了宴会结束时,群臣共同祈祷国泰民安的心愿。接下来,“绣簏草虫吟唧唧,对时堪验物勾萌”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宴会结束后,时间的流逝与万物生长的景象,寓意着国家与人民的生机勃勃。“过望依然宝月轮,欢联泰陛荅韶春”则进一步强调了国家的稳定与繁荣,以及群臣对春天到来的喜悦。最后,“刚欣绝域功成日,尚缱长途振旅人”表达了对远征胜利的庆祝,以及对旅途劳顿士兵的关怀。整首诗洋溢着浓厚的皇家气派与人文关怀,体现了乾隆皇帝对国家与人民深切的爱护与祝福。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张锡
九秋霜景净,千门晓望通。仙游光御路,瑞塔迥凌空。菊彩扬尧日,萸香绕舜风。天文丽辰象,窃抃仰层穹。
宴清言殿作柏梁体诗
南北朝·萧绎
玉衡七政转璇玑。升降端揆而才非。澄镜朱紫?难追。
瑞雪诗
明·金幼孜
盛业开千祀,皇威肃万方。一阳初届候,三白已呈祥。尽夕迷蟾影,连朝隐旭光。铺桥明螮蝀,覆瓦失鸳鸯。辇路琼瑶衬,朝宫宝玉妆。轻盈飘广陌,宛转度回廊。川岳同高下,乾坤接混茫。斗.....
蝶恋花·六花冬词(其五)迎春
宋·王安中
雪霁花梢春欲到。饯腊迎春,一夜花开早。青帝回舆云缥缈。鲜鲜金雀来飞绕。绣阁纱窗人窈窕。翠缕红丝,斗剪幡儿小。戴在花枝争笑道。愿人常共春难老。
清平乐·寿彬斋四月二十八日
元·陈栎
清和天气。三荚萱犹翠。恰喜先生初度至。近迓薰弦佳致。几年人物彬彬。文华质实惟均。寿宿临之在上,龙溪文脉常新。
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唐·崔元翰
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凤吹从上苑,龙宫连外城。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缅怀崆峒事,须继箫管声。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域.....
题道会刘处常画(其三)
明·杨士奇
闻说延真戴道士,年来尘事不关渠。松根千岁苓堪食,只办焚香礼玉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