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声
署
和
声
署
,
异
神
乐
。
神
乐
太
常
司
,
郊
庙
登
歌
奏
笙
籥
。
音
节
略
误
其
礼
存
,
未
似
唐
制
立
部
所
退
人
。
命
工
改
正
旋
合
度
,
不
以
他
用
用
飨
神
。
和
声
署
,
礼
部
司
。
太
和
三
大
节
,
万
国
衣
冠
时
。
署
中
饩
廪
有
人
支
,
陛
上
埙
篪
乏
人
吹
。
乃
取
市
贩
鼓
吹
儿
,
以
调
宫
徵
充
工
师
。
欲
望
兽
舞
凤
来
仪
,
诚
哉
有
如
居
易
乐
府
诗
。
内
庭
承
值
虽
优
孟
,
命
习
宫
县
归
以
正
。
古
人
击
尔
泗
滨
石
,
今
人
弃
尔
华
原
磬
。
和
声
署
,
今
即
古
。
文
武
之
政
在
方
策
,
其
人
存
则
其
政
举
。
何
能
海
上
唤
师
襄
,
戛
击
鸣
球
列
朝
序
。
君
不
见
小
学
废
,
乐
徒
云
。
借
问
和
声
署
,
安
得
衣
冠
伦
。
怀
哉
箫
韶
九
成
不
得
闻
。
礼乐
怀古
历史
人事
音律
艺术
古制
现代
译文
和声署与异神乐相互呼应,神乐太常司在郊庙中登歌,奏响笙籥。
音节有些许误差,但礼仪依然存在,与唐朝的立部制度不同,退去的人也不再是必需。
命令工匠们调整乐器,使其旋转合度,不用于其他用途,只用来祭祀神灵。
和声署与礼部司相互关联,太和的三大节日,万国衣冠齐聚一堂。
和声署中有专门的人来管理食物和粮食的供给,但缺少能在殿上吹奏埙篪的乐师。
因此取市贩鼓吹儿,调整音律以符合宫徵之制,成为工匠或乐师。
期待看到如兽舞、凤来仪等壮观的场面,诚然如此才如白居易乐府诗中所述。
内庭承值的人虽然扮演了优孟等角色,但他们也会被要求学习宫县音乐并纠正错误。
古人使用泗滨石来击打乐器,但现在却被人遗弃了华原磬这样的古老乐器。
和声署如今依然保持着古代的传统。
文武之道在于典籍之中,那些人还在世,他们的政治理念就能得以实施。
怎么能像在海上呼唤师襄一样,敲击鸣球并按照朝序排列呢?
你没有看到小学的音乐教育已经废弃了吗?问起和声署的人,他们哪里能找到懂得礼仪的乐徒呢?
怀古之情油然而生,现在连箫韶九成这样的美妙音乐都难以听到了。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和声署》。诗中描绘了古代音乐机构“和声署”的职责与运作,以及对音乐礼仪的重视。乾隆皇帝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音乐制度的怀念与对当时音乐现状的感慨。诗的开头提到“和声署”与“异神乐”,暗示了音乐在祭祀与宗教活动中的重要性。接着,乾隆皇帝指出在郊庙祭祀时,音乐的演奏应遵循严格的礼仪,但当时的执行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可能是因为没有完全按照唐代的“立部伎”制度进行。随后,乾隆皇帝下令对音乐制度进行修正,确保音乐演奏符合礼仪,专用于祭祀神灵。这反映了他对音乐礼仪的重视,以及对古代音乐传统的尊重。诗中还提到了“礼部司”在国家重大节日时的职责,以及“和声署”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然而,乾隆皇帝也指出了当时存在的问题,如“万国衣冠时”期间,音乐表演人员的缺乏,以及“陛上埙篪乏人吹”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乾隆皇帝采取了临时措施,使用市集中的鼓吹艺人来补充音乐表演。最后,乾隆皇帝表达了对古代音乐艺术的怀念,尤其是对《箫韶九成》这种古代宫廷音乐的向往。他批评了当时音乐教育的缺失,以及对传统乐器的忽视。同时,他也对“和声署”提出了期望,希望它能够培养出更多音乐人才,恢复古代音乐的荣光。整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古代音乐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当时音乐现状的反思与改进愿望。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