耘
田
者
老
农
炙
背
耘
田
苗
,
汗
湿
田
土
如
流
膏
。
广
庭
挥
扇
犹
嫌
暑
,
彼
何
为
兮
独
不
苦
。
独
不
苦
兮
无
奈
何
,
未
见
应
比
见
者
多
。
农
兮
农
兮
良
苦
辛
,
惭
愧
身
为
玉
食
人
。
田园抒情
写人
情感表达
写农辛劳
惭愧抒情
译文
1、老农在烈日下耕耘田苗,汗水湿透了田地,就像润滑的油脂流淌。
2、在宽阔的庭院里挥动扇子还觉得炎热难耐,他为何能独自不感到辛苦呢?
3、他独自不感到辛苦却也无可奈何,因为这世上的辛苦之人并不比他少。
4、农民啊农民,你们真是辛苦,我身为享用美食的人,对此感到惭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情景,通过对比不同人群对炎热天气的感受,突出了农民的艰辛与不易。诗中首先描述了一位老农在田里耕作的情景:“老农炙背耘田苗”,形象地展现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工作的画面。“汗湿田土如流膏”一句,不仅描绘了汗水浸透土地的景象,也暗喻了农民劳动的辛劳和付出。接着,诗人通过“广庭挥扇犹嫌暑,彼何为兮独不苦”两句,将农民与在凉爽庭院中挥扇避暑的人进行对比,强调了农民面对酷暑的独特感受——他们似乎并不觉得苦,但这种“不苦”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本就充满艰辛。“独不苦兮无奈何,未见应比见者多”表达了农民虽然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却只能默默承受,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农兮农兮良苦辛,惭愧身为玉食人”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对自身作为享受富足生活的人的自省与惭愧。整首诗通过对农民生活的细腻描绘,深刻揭示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体现了诗人对底层民众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旱中早起
宋·葛绍体
桔槔声里恨难平,似诉民劳彻上清。料得为霖只今日,满天风露看云生。
和董彦光立春日二首(其二)
宋·谢薖
交情自昔白头新,富贵移人或望尘。顾我喜求方外士,得君端是眼中人。谪仙诗富旧无敌,东野囊空今不贫。已遣掺掺缝古锦,共搜佳句赏新春。
牧童
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垄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春日钟山人见过
明·李畅
閒引庭阴扫落花,春风词客到贫家。官衙一径惟栽竹,宦况三年正及瓜。玩世未应悬组绶,逃名端合卧烟霞。烦君为结东皋隐,自笑归来鬓已华。
心月照云溪·牧牛喻
元·王丹桂
牛儿性劣,奔竞无时辍。短棒与长绳,每驱驰、牢擒痛决。朝来暮往,久久渐调柔,芳草渡,曲江头,露卧如霜雪。牧童闲散,无限情怀悦。独坐古松阴,短笛弄、声悠韵噎。重堆蓑笠,拍手笑.....
山庄杂咏(其二)
明·王弘诲
自学为生理,因谙农圃情。时拟鹿门人,相从耦而耕。树艺与稼穑,小大名有营。择木羡高鸟,临水濯长缨。婆娑衡宇下,偃仰遂平生。伐檀古所珍,考槃利居贞。吾闻于陵子,灌园薄齐卿。亦.....
洞仙歌·题真
宋·高观国
轻痕浅晕。偷染春风面。恰似西施影儿现。拟新妆、临槛一段天真,闲态度,长恁香娇玉软。从今怀袖里,不暂相离,似笑如颦任舒卷。顾芳容不老,只似如今,娇不语、无奈情深意远。便雨隔.....
胡三元润徵裘歌
明末清初·周亮工
前从逮者闽海回,帆到扬州不肯开。趑趄一日复两日,欲待我客与俱来。我客不来书亦绝,搔首船头自呜咽。朝凭鹢尾引双眸,胡郎岸上足蹩?。自言待公凡几时,君乃成行我何之。吁吁不定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