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怀古
节气
佳节
情感
秋节
怀乡
秋日写景
赞美园林
季节感伤

赏析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时间流逝与生命意义的主题。诗人以“常住不迁流”开篇,提出对永恒与变化的思考,紧接着以“光阴逝水遒”形象地描绘出时间如同流水般不可逆转地流逝,强调了时间的无情与速度。“二十年来消底事”,诗人自问在这漫长的二十年中,究竟经历了什么,做了些什么,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反思与追问。这种对生命价值的探索,体现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个人成长与成就的思考。最后,“长春仙馆顿长秋”一句,以“长春仙馆”象征永恒与不朽,而“顿长秋”则暗示了时间的延续与四季更迭的自然规律。这一句不仅呼应了开头对“常住”的探讨,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对永恒追求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反问,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生命、存在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寓意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齐天乐·题家药坪问花词
清·戴延介
乌丝几褶蚕眠字,小红箫谱新制。银蜡烧灯,红鳞泛酒,午夜豪尖吹绮。艳情兜起。又絮搅花飞,杜鹃声里。老去江湖,莺莺燕燕也未知。灵山共抛旧隐,石屏风调远,遗响堪忧。宝鸭栏斜,圆.....
登龙尾道南望忆庐山旧隐
唐·白居易
龙尾道边来一望,香炉峰下去无因。青山举眼三千里,白发平头五十人。自笑形骸纡组绶,将何言语掌丝纶。君恩壮健犹难报,况被年年老逼身。
孟徵以粤秀山无咎室诗见示次韵(其二)
清·丘逢甲
楼台高占好林峦,曾写春愁此倚栏。云物与时同变换,文章有泪下孤寒。百年人事悲丝染,四海风尘把剑看。休被故山猿鹤笑,罗浮归访葛洪丹。
白华园作(其三十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阶叶飞难远,依依故树边。朝来含白露,知是泪痕鲜。
山村独酌
宋·陆游
腰剑如今不换牛,固应万事一时休。孤舟惯作潇湘梦,骏马宁思鄠杜游。毁誉要须千载定,功名已向隔生求。石帆山下秋风晚,买酒看云自献酬。
梅子黄时雨·题听雨图
清·龚翔麟
烧笋园林,渐晴乍雨初,时候将息。试小卷帘旌,绿尘无力。三尺回纹藤枕,春来几与香云隔。淙淙急。忽到耳边,都是萧瑟。千点榴红齐坼。映湘妃竹槛,窗户纱碧。正逐妇鸠喧,引雏莺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