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
仓
日
作
饼
节
途
中
度
,
民
风
取
次
探
。
炊
烟
村
树
引
,
凘
水
野
桥
含
。
问
俗
新
棉
有
,
充
庖
嫩
韭
堪
。
落
蓂
才
数
十
,
积
谷
廑
馀
三
。
节日
民谣
写景
春天
赞美
山水田园
食物
译文
在节日的途中度过,我探寻着各地的民风民俗。
炊烟袅袅,引领我来到村落,野外的桥边流水潺潺。
询问当地的风俗,得知这里的新棉丰收,农家菜肴中的嫩韭菜也十分可口。
虽然收获的豆类不多,但积存的谷物仍有剩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填仓日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首联“饼节途中度,民风取次探”,开篇即点明了节日气氛与民间风俗,通过“度”字表现了作者行走在节日中的感受,而“取次探”则体现了作者对当地民风民俗的好奇与探索。颔联“炊烟村树引,凘水野桥含”,描绘了一幅乡村风光图。炊烟袅袅升起,与村树相映成趣,河水在野桥下流淌,整个画面宁静而生动,充满了田园诗意。颈联“问俗新棉有,充庖嫩韭堪”,转而写作者与当地人的交流互动。通过询问得知,新棉已经成熟,可以用来制作衣物;嫩韭也正值食用季节,可以作为菜肴的食材。这一细节展现了作者对当地生活的深入了解和关注。尾联“落蓂才数十,积谷廑馀三”,以数字的形式总结了当地的农作物收获情况。落蓂(落叶)的数量和剩余的谷物数量,反映了填仓日时的粮食储备状况,同时也暗示了农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填仓日的节日氛围、乡村生活风貌以及作者对当地文化的深入体验和理解。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念奴娇·题梦西词即效其体
清·周星誉
垂虹背上,把君词一唱,万枫都笑。七十二峰眉底绿,掷得全湖杯小。天上瑶声,人间牙板,听此都暗了。老龙水底,捉来为谱长调。何事脱却缁袍,菰芦醉卧,人共江山老。闲煞斫鲸屠鳄手,.....
醉桃源·赵恭善生朝
元·王丹桂
前期三日是蕤宾。芝輧别紫宸。祥烟瑞霭结氤氲。同资诞玉真。才敏慧,性敦淳。常希道德邻。人间短景不堪陈。壶天别有春。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机女叹
宋·叶茵
机声咿轧到天明,万缕千丝织得成。售与绮罗人不顾,看纱嫌重绢嫌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