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晴
春
月
希
逢
是
喜
晴
,
喜
晴
最
利
在
新
耕
。
原
田
遍
润
应
回
霁
,
莩
甲
辞
寒
自
向
荣
。
薄
凌
一
湾
依
日
脆
,
徂
云
几
缕
逐
风
轻
。
初
韶
景
色
行
行
近
,
似
为
江
南
马
首
迎
。
写景
田园
春
节气的赞美
春天的赞颂
春天的景象
春天的节气
抒情
译文
春月相会真是喜晴朗的天气,因为晴朗的天气最有利于新的一年的耕种。
田间遍地都因春雨滋润而显得湿润,庄稼如同告别寒冷,向繁荣生长。
薄雾轻绕,那蜿蜒的湾边映着太阳的微光;几片云朵随着风的轻抚轻轻移动。
春天的初景在每一步行进中愈发清晰,它仿佛是为江南的美景特别安排的欢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喜晴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希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雨滋润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景。首句“春月希逢是喜晴”,开篇点题,表达了对春日晴天的期待与喜悦。接着,“喜晴最利在新耕”,点明了晴天对于农事的益处,预示着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事即将开始的美好前景。“原田遍润应回霁”一句,描绘了春雨过后,大地一片湿润,阳光重新照耀的景象,寓意着希望与新生。“莩甲辞寒自向荣”,则生动地表现了植物从寒冷中苏醒,向着春天的繁荣生长,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薄凌一湾依日脆,徂云几缕逐风轻”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特有的光影变化和云彩的动态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活力的氛围。“初韶景色行行近,似为江南马首迎”,最后两句以江南的美景作为比喻,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喜晴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具有浓厚的诗意与情感色彩。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藉田诗
南北朝·萧衍
寅宾始出日,律中方星鸟。千亩土膏紫,万顷陂色缥。严驾伫霞昕,浥露逗光晓。启行天犹暗,伐鼓地未悄。苍龙发蟠蜿,青旆引窈窕。仁化洽骇虫,德令禁胎夭。耕籍乘月映,遗滞指秋杪。年.....
春郊有感
宋·释元肇
用舍行藏只自伤,五年留滞在江乡。青松远引来南塔,白发犹欣见北堂。麦浪有时迎燕舞,菜花无赖学莺黄。骑驴又打津头过,杨柳飞绵出短墙。
德安道中书事
明·王慎中
百室山中邑,观风见俗淳。土膏时雨发,田事暮春新。鸟雀鸣争食,鸡豚性近人。前驱行且缓,方此问农民。
道光壬辰春仲周芸皋观察来澎抚恤蒙赐诗文集五种即用襄阳集春游杂兴八首韵赋呈(其二)
清·徐必观
岛屿潆洄旧辟荒,海滨无计课蚕桑。巨鱼跋浪成飞雨,退鹢翻风作骤凉。纳稼敢希成下熟,指囷难得遇多藏。深宵土锉寒无火,愁听篱边络纬娘。
见耕者
清·爱新觉罗·弘历
扬鸾鸣和铃,芳郊经迤逦。是时春将仲,盎然风物美。脉土既已滋,于焉农举趾。乌犍耕晓烟,桔槔转新水。携筐布嘉种,曰穈芑秬秠。徂畛侯主伯,课业维孙子。有来思媚妇,饷之用二簋。停.....
田家杂兴和林屋山人作(其一)
清·沈纕
一夜响春泉,微雨湿茅屋。驱犊出门去,平畴霭如沐。禾黍自怀新,生意何彧彧。昨停桔槔声,无人雀争啄。阳和共歆羡,远风转湿燠。黾勉事芸锄,有年从此卜。
饮童氏山楼
明·沈鍊
芳筵歌舞夜徘徊,莫厌慇勤劝酒杯。满目江山君试数,几家弦管在楼台。
述怀
元末明初·郑洪
一春夜客傍江村,日日伤春只断魂。又见海棠飞燕子,不堪芳草怨王孙。清閒幕府无公案,落魄形骸付酒樽。依旧虎丘山上月,多情照我白纷纷。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