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写景
山水
田园
抒情
赞美
春天
地点
灵岩
情感(喜
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再次游览灵岩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农耕生活的关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雨后的清新景象,以及作者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感慨。首句“昨日细雨今朝晴”点明了天气变化,暗示着一个清新明媚的早晨。接着“南国为喜宜春耕”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预示着农事的开始。诗人通过“灵岩秀色在咫尺”强调了眼前美景的近在眼前,而“姑舍辽待非近情”则表达了对远方景色的留恋,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情。“出郊罫町濯绿润,花柳时世装嫌轻”描绘了郊外田野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花柳装扮着春天,却显得过于轻盈。接下来“骈填老幼步随马,禁躏菜麦怜农氓”表现了人们在田间劳作的场景,老人和孩子都参与其中,对农作物的爱护之情溢于言表。“不三十里倏已到,盘旋山路原熟程”描述了旅程的轻松愉快,即使路程不长,也能感受到熟悉的山路之美。随后“松风谡谡扫尘迹,塔影矗矗标心旌”通过松林中的风声和高耸的塔影,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仿佛心灵得到了净化。“调御丈夫对我笑,去来现在奚称名”表达了与当地人的亲切交流,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充满了和谐与欢笑。最后“到此著语不可得,逡巡行馆凭南荣”意味着在这样的美景面前,言语似乎变得苍白无力,只能静静地欣赏与感受。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尤其是对农耕文化的尊重与赞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踏莎行(其三)
宋·秦观
晓树啼莺,晴洲落雁。酒旗风飐村烟淡。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踏翠郊原,寻芳野涧。风流旧事嗟云散。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