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
哲理
政治抱负
节令
民心祈福

译文

自古以来重视民众、祭祀谷物就是最重要的祭祀。
在仲春辛日到来之际,春天已经到来,我们前往东郊举行耕种仪式。
迁至斋宫坐镇,仍担心自己的心意会松懈。
铜人就像师保一样,屋内十指连心,都充满了对丰收的期盼。
我微薄的心愿,希望能得到些许回应,赐予我们丰收的美好。
丰收并非易事,需要遍及天下的九边之地共同助力。
如果有好的收获,我们也不应该只顾自己装饰,而应该想到国家的水旱灾害。
水旱灾害时常发生,但只要及时救援就能缓解。
我们需要担心的是人力有限,最终还是要依靠天恩的庇佑。
天恩并非可以轻易获得的,我们应该勤奋努力,勤于政事。
在祭祀的仪式中,我们要遵守规矩,表现出应有的敬意。
完成仪式后,我们将启程离去,虔诚地倾听神明的旨意。
希望神明赐予我们和平与安宁,让我们与百姓共同庆祝。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祈谷斋居》。诗中描绘了古代帝王在春季举行祈谷祭祀活动的情景,表达了对上天的虔诚祈求,希望获得丰收之年,并以此惠及天下百姓。诗中体现了古代农耕文明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以及君主对于国家民生的深切关怀。首句“伊古重民天,祈谷实大祀”点明了祭祀的主题——祈求谷物丰收,以保障民众的生计。接着,“仲辛届首春,东郊逮于耜”描述了祭祀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春季的东郊,象征着农耕的开始。通过“迁坐御斋宫,犹惧吾心弛”表达了皇帝在斋戒期间的虔诚与谨慎,即使身在斋宫,也时刻警惕自己的内心不被杂念所扰。“铜人如师保,屋漏十手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铜人比作师保,象征着上天的监督与保护,同时也暗示了皇帝在祭祀时的自我反省与检讨。接下来的“微诚冀少通,贶我丰年美”表达了皇帝希望通过内心的微小诚意,得到上天的回应,赐予丰年的美好景象。“丰年岂易绥,寰宇博九陲”强调了丰年不易得,需要广泛的地域和时间来实现。而“大有信希遘,粉饰我不为”则表明了皇帝对于丰年的追求不是表面的装饰,而是基于真实的需求和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注。最后,“水旱亦常有,济之在及时。所虞人力薄,究赖天恩垂。天恩匪可倖,孜孜勉勤政。省方典固昭,与祭义应敬。蒇事乃启跸,孚颙仰神听。锡福和且平,愿共斯民庆”部分,进一步阐述了自然灾害的不可避免性,以及依靠及时的治理和天恩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作为君主,应当勤勉执政,遵循礼仪,与民众共同庆祝丰年带来的福祉。整首诗展现了古代帝王在农业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以及他们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通过祭祀活动,表达了对上天的敬畏之心,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望。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苦寒
宋·刘攽
不敢怨云雾,不敢悲雪霜。此是上帝令,所以诛愆阳。不见李与桃,前日胡为芳。不见蚊与穥,往日胡为翔。反时固为妖,徼倖真不祥。但令冷气除,岂敢虞冻僵。吾道不终穷,君看松与篁。
和夏桂溪祈雪之作二首(其一)
明·孙承恩
祷雪宵辞禁苑西,贞符亲睹御标题。古祠深院留明月,宝炬银灯拂绛霓。北角芒垂寒斗近,中庭乌噪朔风凄。仰瞻一德孚颙若,欲和阳春意独迷。
吾与吟(其八)
明·顾允成
浴沂风雩兴超然,童冠三三春暮天。古人冷淡今人笑,傀儡场中闹岁年。
空斋
宋·严羽
寒镫照疏竹,栖禽时复惊。默坐空斋夜,寂寞道心生。
愿月得雨兼旬秋晹人望已切再和前韵(其三)
宋末元初·陈普
时雨光风总是吟,忧欢元不系晴阴。醍醐未用踰玄酒,中节何须论浅深。
和伯玉食蒿酱韵
金·麻九畴
九尺东方生,不如一侏儒。饮啄各有程,厚薄与生俱。文蒲及屈芰,何乃淡以枯。正如谢三旌,甘心作羊屠。伊蒿本薪材,岂足充庖厨。薄雪草堂径,新霜古城隅。河南地差暖,冬有不死芜。青.....
满江红(其八)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
宋·刘克庄
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听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只愿.....
松下轩
元·卢琦
晚景无心与世谐,一轩长傍万松开。空庭日静春苔合,老树风高翠雨来。病后茯苓还自斸,吟边仙鹤不相猜。岁寒亦欲寻良友,只恐山灵促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