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田园
怀古抒情
春日写景
官场哲理
赞美
教化

译文

春日巡查时,我来到低洼和丘陵地区,看到万物滋生。
考虑到百姓的艰难生活,我们和官员们深感责任重大。
庆幸的是频繁的丰收让我们度过难关,但我们明白,良好的收成来之不易。
不要仅仅通过轻松的言行来宣扬丰收,而是要发自内心地感激,并且时刻保持敬畏和谦逊。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示直?总督方观承及其属吏》。诗中表达了对治理国家、关注民生的深刻思考。首句“下隰高原一律滋”描绘了国家土地广袤,不论低洼还是高处,都得到了统一的滋养,寓意国家疆域广阔,治理全面。接着“春巡正值省耕时”点明了春天巡视,恰逢农事繁忙之际,体现了君主亲临田间,关心农业生产。“思其艰矣穷黎庶,与我共之良有司”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认为治理国家的官员应与百姓同甘共苦,共同承担艰难。接下来“稍幸频仍逢岁稔,几曾容易致风移”强调了丰收不易,需要通过勤勉努力才能实现社会风气的转变。最后,“休和端自人心感,谩诩丰亨弛敬寅”指出和谐的社会氛围源自于人民内心的感动,而非空谈丰盛与恭敬。整首诗体现了乾隆皇帝对于国家治理、民生疾苦以及社会风气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蓦山溪(其五)
宋·朱敦儒
元来尘世。放著希奇事。行到路穷时,果别有、真山真水。登临任意,随步白云生,三秀草,九花藤,满袖琼瑶蕊。何须曲老,浩荡心常醉。唱个快活歌,更说甚、黄粱梦里。苍颜华发,只是旧.....
子佩弟见访留赏牡丹兼忆子求
清·曹玘
忆曾同醉复同吟,往事堪思不可寻。红袖倚阑春未老,绿窗欹枕月初沈。笙歌十五年前梦,风雨三千里外心。独喜护花天有意,九分晴带一分阴。
春日
宋·戴复古
淫滞江湖久,蹉跎岁月新。客愁茅店雨,诗思柳桥春。秣马寻归路,骑鲸问故人。山林与朝市,何处著吾身。
新市杂咏(其九)
宋·华岳
花笺得得寄瀛洲,约我今宵特地留。好笑苍头迷去路,绿杨无处认青楼。
寄覆泉州安溪年兄詹晴溪(其一)
明·张天赋
曾向秦淮共问津,几多家国话投真。却怜清世文章客,閒作炎荒草莽臣。沂水拟寻曾点乐,首阳甘受伯夷贫。小春梅报先天信,谩折征鸿寄美人。
和汉老弟见寄二首(其一)
宋·虞俦
平安一雁带书来,顿解愁肠日九回。珍重梅花还庾岭,别离杨柳自章台。宦情落落思三径,世事悠悠付一杯。桃李河阳无好手,南坡随处剩栽培。
浣衣曲
明·陈荐夫
幽荷冉冉新篁密,皱縠含风波浸日。靓妆融冶粉红香,浅碧银塘映花立。双双玉腕漾清漪,雾縠摇波光陆离。不因惊起鸳鸯伴,花外玉郎那得知。
自符堂
明·梁储
主人留客醉新轩,棋子声疏杂管弦。千里江山如挂壁,三株槐树亦遮门。平生谬辱公知己,今日宁容我避喧。向晚重携馀兴去,梦回犹自忆琴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