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好
雨
催
清
梦
,
轻
衾
那
忍
眠
。
屡
符
旬
目
节
,
正
逮
麦
秋
天
。
侵
晓
云
容
重
,
继
沾
夏
景
妍
。
每
怀
庶
绩
顺
,
益
切
一
心
虔
。
写雨
情感
怀古
写景
记梦
情感中的思乡
情感中的忧民
译文
译文:好雨催醒了我的清梦,轻薄的被衾怎能让我安眠。
译文:多次符合时序的节令,正是麦子收获的秋天。
译文:清晨的云朵厚重,接着是夏季美丽的景色。
译文:每当我怀揣着对世事繁杂事务的顺应之念,越发虔诚地对待每一份心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夜的静谧与深沉,以及它对诗人内心情感的影响。首句“好雨催清梦”,以“好雨”开篇,暗示了这场雨的适时与美好,它仿佛在催促着诗人的梦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期待的氛围。接着,“轻衾那忍眠”一句,通过描述轻薄的被褥难以让人入眠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雨夜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波动。“屡符旬目节,正逮麦秋天。”这两句则将自然界的时令变化与农事活动巧妙结合,表达了对季节更替和农业生产周期的关注与感慨。通过“屡符”和“正逮”这样的词语,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侵晓云容重,继沾夏景妍。”描绘了清晨时分云层厚重,雨水继续滋润着夏日景色,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美丽。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也隐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最后,“每怀庶绩顺,益切一心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万事顺利的渴望,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虔诚与坚定。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不仅仅停留在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上,更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夜的静美与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