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节日
写火
元宵节
光影
无尽之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烟火璀璨的景象,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与宗教寓意。首句“裁罗拨蕊斗春妍”,以“裁罗”和“拨蕊”比喻烟火绽放时的绚烂多彩,仿佛在春天里争奇斗艳,展现出烟火的美丽与生机。这里的“春妍”不仅指季节的美丽,也暗含了烟火在夜晚为寒冷的冬日带来温暖与活力的意象。次句“爆响灯辉丙夜连”,描述了烟火与灯火交织的场景,夜晚因烟火的爆炸声与灯光的辉映而变得格外热闹。这里的“丙夜”指的是深夜,强调了元宵节之夜人们彻夜欢庆的盛况。第三句“焰转法轮无尽藏”,将烟火的旋转比作法轮的转动,象征着佛教中的轮回与无尽的智慧。烟火的旋转与法轮的象征意义相结合,传达出对宇宙真理与永恒循环的思考。最后一句“光音天上契初禅”,点明了烟火与声音交织形成的美妙体验,如同天上的乐章,与初禅的境界相契合。初禅是佛教修行中的一种心境状态,意味着通过内心的平静与专注达到与宇宙和谐共鸣的境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烟火表演艺术与宗教精神融合的深刻感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元宵节烟火表演的艺术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既体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又蕴含了对生命、宇宙和精神追求的思考。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元夕前一日侍大人邀胡孝辕德州姚孟承山人小集得文字
明末清初·彭孙贻
张镫高馆漏稀闻,萝薜簪缨对隐君。照席何人怀似月,生风四座客如云。刻残银烛催花落,禁启金吾识夜分。尽醉莫教愁坠舄,尚容进履挹馀芬。
缘识(其四十八)
宋·赵炅
上元时节皆相慕,皇都城里万家灯。笙歌有处共誇称,架肩叠足几许层。轻尘雾敛月明中,车骑云軿五夜风。意气尽随年少得,九衢填咽乐声同。
芍药诗(其三)
宋·王禹偁
满院匀开似赤城,帝乡齐点上元灯。感伤纶阁多情客,珍重维扬好事僧。酌处酒杯深蘸甲,折来花朵细含棱。老郎为郡辜朝寄,除却吟诗百不能。
春日馆中即事五首(其四)
宋·王安中
元夕嬉游遍海涯,上林风物弄年华。馀霙堕柳高低舞,香蜡封梅早晚花。
扫花游·元夕同秋岳作于无外邸中用周美成韵
明末清初·龚鼎孳
绛霞万叠,照曲巷斜栏,黛峰横楚。远香几缕。衬金虫紫凤,雅歌妙舞。一带银纱,若雾琼梅散雨。踏花去。问取玉人,春色来处。人醉花不许。又走马星桥,翠钿争路。画堂列俎。趁芳宵好客.....
元宵怀都城简胡令俊民时胡连夕在告
宋·朱翌
天豁晴光合,檐收雪汁乾。灯期欣在候,火令不为难。方喜春风动,犹怜暮色寒。仙晨今夜乐,帝所旧年观。郁郁卿云密,葱葱瑞气盘。五门双阙耸,三岛十洲攒。风伯清黄道,钩陈卫赤鸾。声.....
上元前日赐宴亲藩
清·爱新觉罗·弘历
燕贴春屏灯缀檐,宫中行乐懿亲佥。传柑宴里歌行苇,月满宵前庆雪沾。亦有埙篪情莫远,率非堂陛礼何嫌。芳辰讵是徒追赏,麟趾周官万国瞻。
元宵晴呈仓使曹秘丞
宋·释居简
元正霁雪卷阴机,做得晴如此夕稀。金菡新红连夜发,玉轮初夜碾云飞。漏随冰泮生和畅,海涌山来抃峭巍。莫把笙镛驻麾节,禁林树树响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