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
山
东
得
雪
志
喜
青
齐
去
岁
歉
,
春
旱
秋
伤
霖
。
哀
哉
吾
赤
子
,
每
怀
愁
不
禁
。
虽
有
守
土
臣
,
代
予
宣
德
音
。
下
策
筹
截
漕
,
博
施
且
兼
金
。
诚
虑
苟
或
遗
,
沟
壑
多
呻
吟
。
谒
圣
志
有
素
,
巡
方
事
匪
今
。
便
道
一
体
察
,
庶
慰
吾
民
心
。
三
冬
此
望
雪
,
卜
度
东
岱
岑
。
腊
半
始
被
泽
,
连
日
同
云
阴
。
无
何
接
奏
章
,
云
沾
大
惠
深
。
遗
蝗
定
入
地
,
宿
麦
将
抽
针
。
消
疫
已
病
疾
,
兆
稔
溉
釜
鬵
。
岂
予
诚
有
格
,
岳
灵
早
降
歆
。
天
地
生
物
怀
,
否
极
泰
来
骎
。
嗟
嗟
方
伯
司
,
后
命
尔
其
钦
。
小
喜
毋
或
肆
,
三
时
邈
难
谌
。
怀乡
祈雪
节庆
祷告
思民
景物
时序变化
赞颂雪
怀民
译文
去年青齐地区遭受饥荒,春旱秋又多雨。
可怜我的百姓,常常满怀忧愁。
虽然有镇守四方的臣子,但他们能代替我宣讲德音吗?
下策是筹集物资以接济灾区,用博施的手段并且赠予金钱。
如果只考虑短策,就会让我的百姓陷入深重的苦难中。
向圣上表明我的志向一直都很坚定,我巡查各处不是现在才开始的。
通过适当的途径一体体察民情,这样或许能慰藉我的民心。
盼望在寒冷的冬季能降下瑞雪,预兆东方的山岱将有好事发生。
进入十二月中旬后终于有了恩惠的雨水,连续多日乌云密布。
不久后接到了奏章,上面说皇上的恩惠深广无比。
蝗虫已经遗留在地里不再出现,冬小麦即将抽穗生长。
疾病已经被消除,预兆着丰收灌溉的锅鬲(一种古代的炊具)也会满溢。
这难道是因为我的诚意感动了神灵,岳神早早地降临了吗?
天地生物的恩德广大无边,否极泰来,事情会迅速好起来。
嗟叹方伯司的官员们,皇上已下达命令你们要慎重执行。
有点小喜不要太过放肆,三时的时光(指时间短暂)难以等待和相信。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闻山东得雪志喜》。诗中描绘了山东地区遭遇干旱和水灾的困境,百姓生活困苦。面对这样的局面,地方官员积极采取措施,如筹划漕运、施以救济,以减轻民众的苦难。同时,诗人表达了对圣明君主的敬仰与期待,希望在巡视地方时能亲自体察民情,以更有效的手段解决民生问题。诗中提到的“三冬此望雪”表达了对冬季降雪的期盼,预示着可能带来丰收的希望。“卜度东岱岑”则暗示通过占卜预测,山东东部的山岳(岱山)会迎来降雪。接着描述了实际降雪的情况,“腊半始被泽,连日同云阴”,说明降雪开始于腊月的中期,持续多日,云层密布。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上天恩赐的感激之情,认为这是君王圣德的感应,预示着从极端的困难中走出,迎来繁荣昌盛的时代。同时,也提醒地方官员,面对民众的喜悦,不应过于放纵,而应保持谨慎,因为真正的福祉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也有对君主英明领导的赞美,以及对社会和谐稳定的美好愿景。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