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写水
自然赞美
秋天
光影变幻
夏天
景物描述
月夜
山水

译文

已是闲云野鹤般的时节,今天又逢上了晴空万里,阳光普照。
天边飘着几朵云,无法拼成图案,但渐渐地变成了披在天空的霞彩。
霞彩逐渐散去,露出碧蓝的天空,四个方向都显得那么宽广。
东边的林子里有一种奇妙的景象,爛爓(可能是指某种光影变幻)在不断地翻腾变化。
蝉鸣声自由奔放,荷花在风中摇曳,枝叶潇洒。
可以乘着兰舟泛游,此时月光正明亮适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晚晴落景的美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与和谐之美。首句“已是云閒候,欣逢日曝时”,诗人将自己置于云淡风轻的环境中,期待着日光的照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期待和喜悦之情。接着,“几缕不成章,幻为霞彩披”描绘了云朵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美丽霞光,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编织的一幅画卷,充满了梦幻与神秘感。“彩复渐隐散,碧天空四垂”则展示了霞光逐渐消散,天空恢复宁静的场景,碧蓝的天空如同无边的画布,四面延伸,给人以广阔无垠之感。接下来,“东林有奇观,爓爓翻高低”描述了东方的树林中出现了一幕壮观的景象,阳光透过树叶,形成斑驳陆离的光影效果,高低错落,美不胜收。“蝉鼓倜傥声,荷敲潇洒枝”则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夏日傍晚的生机与活力。蝉鸣声声,荷叶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故事,充满了自然的韵律与节奏。最后,“可以泛兰船,月光正朗宜”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想象着在月光下的湖面上泛舟,享受宁静与美好的夜晚。整首诗通过对晚晴落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美好愿望。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湖上
元·薛汉
一舸泛霜晴,湖波寒更清。平堤连野色,远市合舂声。尘土浪终日,山林负半生。回头夕阳外,烟渚白鸥轻。
月夜船行入资州
宋·范祖禹
忆昨卧碧山,苍苍丛桂间。白云为屏石为枕,绿萝长挂明月閒。忽乘轻舟泛江水,山月随人还在此。白鹭惊飞宿霭间,青山倒卧沧波砥。此时孤棹发中流,川后停波听棹讴。不学子猷中夜返,欲.....
采绿吟
清末近现代初·朱祖谋
软玉吴波路,画手点笔,分明蘋风。笛外柳烟,舷尾澄镜无声。两山青不断,斜阳晚、数行鸟度空屏。卷回溪、莲歌渺,棱棱湖月又生。抛断水精宫,天涯梦、菱丝撩乱千顷。三十陂秋,但泪接.....
赋梅影(其一)
明·李之世
半壁疑见画,虚廊月上时。轻霜含远韵,空水澹寒姿。祇自沈吟久,还堪折赠谁。绕檐凡几匝,宿鸟误投枝。
题庆云东竹水居
元·成廷圭
水光当户白,竹色上衣青。风露涵虚室,江湖入净瓶。林梢闲挂锡,月影静翻经。止观何闻见,秋声出杳冥。
东湖冶泛和仇沧柱
清·陆楙
宛泛平湖垂暮天,西风晴采画楼烟。山迎人面舟移坐,月照花身酒入筵。相问漘车邀弄篴,一时洛咏掩歌钿。迟从燕赏虚幽胜,未遣风流付蜀笺。
后斋回望诗
南北朝·谢朓
高轩瞰四野,临牖眺襟带。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夏木转成帷,秋荷渐如盖。巩洛常眷然,摇心似悬旆。
秋居杂诗六首(其四)
明·顾璘
冉冉旧林泉,风光满四筵。鸟啼连树响,鱼戏点波圆。方域文明昼,郊圻大有年。聊歌击壤曲,共和庆云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