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瞿
寿
明
奔
难
桂
林
信
是
粤
西
破
,
元
公
岂
望
生
。
慈
孙
哀
毁
日
,
小
妇
别
离
情
!
匍
匐
宵
奔
难
,
风
尘
哭
送
行
。
平
生
师
友
谊
,
尽
在
桂
林
城
。
送别
离别情感
母爱
桂林
赏析
这首诗《送瞿寿明奔难桂林》由清代诗人钱澄之创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对友人瞿寿明离别时的深切关怀与不舍。首句“信是粤西破”,开篇即点明了事件发生的背景——粤西地区遭受战乱破坏,为后文的离别渲染了悲凉的氛围。接着,“元公岂望生”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生存状况的担忧,暗含了对战乱的谴责和对和平的渴望。“慈孙哀毁日,小妇别离情!”这两句将情感聚焦于离别之人,慈孙的哀伤、小妇的离愁跃然纸上,体现了亲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同时也反映了战乱中普通人生活的苦难。“匍匐宵奔难,风尘哭送行。”描述了友人瞿寿明在夜色中艰难逃亡的情景,风尘仆仆,泪眼婆娑,形象地表现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这一句中的“宵奔难”和“风尘”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恶劣,也暗示了逃亡的艰辛和危险。最后一句“平生师友谊,尽在桂林城。”总结了全文的主题,强调了友情的力量和价值。即使在战乱中,友人间的深厚情谊仍然能够跨越千山万水,成为支撑彼此前行的动力。桂林城在这里象征着友人新的开始,也是诗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一种美好祝愿。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战乱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可贵,以及友情在困难时刻给予的温暖和支持。
钱澄之
507首
初名秉镫,一字幼光,、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猜您喜欢
送万履安下第归明州四首(其四)
明·全大震
礼称重其死,余生殊味寡。内亏罔极义,外负金石雅。自献七见则,饮泣辇毂下。君来颇复同,报罢惜董贾。起舞春风颠,侘傺空自写。区区将母情,尔我一致也。水西丈室地,会有比肩者。
送江子宜赴京二首(其二)
明·陶安
金水河环万岁山,客中随友看朝班。风雷变化鱼龙海,日月东西虎豹关。石炭晨炊仓米老,土床寒酌瓮醪悭。慈亲应有门闾望,捧得天书及早还。
送薛乐道知郧乡
宋·黄庭坚
黄山叶县连墙居,谢公席上对摴蒱。双鬟女弟如桃李,早许归我舍中雏。平生同忧共安乐,岁晚相看青云衢。去年樽酒辇毂下,各喜身为反哺乌。城头归乌尾毕逋,春寒啄雪送行车。解佩我无明.....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
唐·马怀素
外牧资贤守,斯人奉帝俞。淮南膺建隼,渭北暂分符。坐叹烟波隔,行嗟物候殊。何年升美课,回首北城隅。
留宋五采亭不住
清·傅于天
搜出银牌字几行,为儿祷祝注生娘。留君午饭匆匆去,那有閒心话草堂。
题邓弥之白香亭诗稿(其三)
清·许振祎
怅望人间百事违,辞官重恋老莱衣。重围趋死义不辱,尽室报恩情庶几。完节居然名地好,冒功那问几人非。当时祇有西江月,曾照危陴泪暗挥。
寄余德甫观察
明·黎民表
不向清时滞一官,青山绕屋薜萝寒。蔬盘菜妇能供给,玄草诸生许借看。交态人今多侧目,赋才君莫羡登坛。长途洒泪非儿女,秪恐梅花驿路难。
送周子华南归二首(其一)
宋末元初·陆文圭
江城少公事,幕府得诗人。乍见颜如旧,相思意转亲。不堪时事改,赢得鬓毛新。后夜孤舟别,西风漾月轮。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