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山
楼
即
事
城
高
楼
又
阔
,
不
与
别
楼
同
。
对
此
山
千
叠
,
陶
然
圣
一
中
。
秋
声
争
起
树
,
野
色
半
沉
空
。
后
有
登
临
约
,
留
题
愧
未
工
。
写景
山水
秋景
抒情
城市
怀古
写山
写景抒情
佳节
秋节
节气
秋
译文
城中的这座楼既高又宽敞,与别的楼不同。
望着眼前重峦叠嶂的山脉,内心悠然自得地陶醉在圣人智慧和一体的氛围中。
秋天的声音在树木间此起彼伏,野外景色的深处则似乎与天空相连又微微沉浸其中。
后面还有约定的登楼游览的约定,但遗憾的是我未能留下令人称道的题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山楼的独特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联“城高楼又阔,不与别楼同”点出明山楼的位置和与众不同之处,暗示其在城市中的显赫地位。接着,“对此山千叠,陶然圣一中”一句,通过描写眼前的山峦重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仿佛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至高境界。“秋声争起树,野色半沉空”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树木间传来阵阵秋风的声音,远处的田野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半空的景象,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萧瑟的氛围。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季节更迭的感慨。最后,“后有登临约,留题愧未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再次登临此楼的期待,同时也对自己未能在这次登楼时留下更为精妙的题诗感到遗憾。这既是对明山楼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自己艺术创作的一种自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自我情感的深刻洞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吴惟信
208首
南宋后期诗人
猜您喜欢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