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
发
清
河
海
色
正
苍
凉
,
龙
旗
拂
曙
光
。
雕
戈
寒
映
日
,
羽
箭
薄
凝
霜
。
城
阙
云
中
近
,
关
山
笛
里
长
。
天
兵
随
杀
气
,
万
里
扫
搀
抢
。
边塞
写景
战争
城市
城阙
自然物候
译文
海面上的颜色显得苍凉,龙旗在黎明的曙光中轻轻摇曳。
雕刻精美的戈闪耀着寒光,在阳光下映出冷峻的色彩,羽箭上凝结的霜薄如蝉翼。
城池高耸在云雾缭绕之中,仿佛近在咫尺,关山之间,笛声悠扬,绵延不绝。
天兵(指英勇的军队)随着杀气腾腾的态势前进,他们的威武之势将扫荡万里,搀抢(指战利品)也将随之而来。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金幼孜的《早发清河》描绘了一幅壮丽而肃穆的边塞景象。首句“海色正苍凉”,以大海的深沉色调渲染出清晨的冷寂与辽阔,暗示了旅程的艰辛和远方的壮美。次句“龙旗拂曙光”中的“龙旗”象征皇权和军队,与曙光相映,预示着新的一天和军事行动的开始。“雕戈寒映日,羽箭薄凝霜”两句,通过描绘雕饰精美的兵器在寒日下闪烁,以及羽箭如霜的锐利,展现了战争的严酷和士兵的坚韧。接下来,“城阙云中近,关山笛里长”,通过城楼在远处云端若隐若现,以及关山笛声悠扬绵长,传达出空间的辽阔和征途的遥远。最后一联“天兵随杀气,万里扫搀抢”,直接表达了大军随着杀气腾腾的氛围,决心一往无前,荡平敌寇的豪情壮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雄浑,展现出明朝边塞诗的典型风貌,体现了金幼孜作为宫廷文臣的豪迈军旅情怀。
猜您喜欢
赠薛播州诗(其二)
隋·杨素
两河定宝鼎,八水域神州。函关绝无路,京洛化为丘。漳滏尔连沼,泾渭余别流。生郊满戎马,涉路起风牛。班荆疑莫遇,赠缟竟无由。
至沪偶病(其三)
清·许传霈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隋末唐初·袁朗
朔风动秋草,清跸长安道。长城连不穷,所以隔华戎。规模惟圣作,荷负晓成功。鸟庭已向内,龙荒更凿空。玉关尘卷静,金微路已通。汤征随北怨,舜咏起南风。画野功初立,绥边事云集。朝.....
苦水题壁
清·李銮宣
黄泥垩屋粪围墙,来自伊吾古战场。客子装车先载水,旅人投店似分房。□更漏静风鸣镝,马角春寒夜陨霜。坐久莫争牢落感,浮生何处不他乡。
杂曲歌辞·北风行
唐·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怒号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
经破薛举战地
隋末唐初·李世民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沈,阵卷横云裂。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沈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
自蜀奉册命往朔方途中呈韦左相文部房尚书门下崔侍郎
唐·贾至
胡羯乱中夏,銮舆忽南巡。衣冠陷戎寇,狼狈随风尘。豳公秉大节,临难不顾身。激昂白刃前,溅血下沾巾。尚书抱忠义,历险披荆榛。扈从出剑门,登翼岷江滨。时望挹侍郎,公才标缙绅。亭.....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