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咏物
重阳节
地点
宝光寺
抒情
怀古
节日情感
读书
田园

译文

穿着布袜青鞋和简朴的衣服,身边只有一个随从带着酒樽和诗卷。
白发苍苍的我自嘲曾经为供奉之事忙碌,尽管是步行,也有谁怜惜我这老去的拾遗之人。
听到五亩田地里的粳稻成熟了,心中欢喜;但重阳节即将到来,我却遗憾菊花还未开放。
在松寮竹谷的逍遥之地游走,时不时地有山僧前来乞求写些小诗。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徒步至宝光寺的悠闲生活场景。首句“布袜青鞋短褐衣”展现其朴素的行装,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接着“酒樽诗卷一僮随”,以酒樽和诗卷伴随,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文学与美酒的热爱,以及随从的陪伴,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情趣。“白头自笑曾供奉,徒步谁怜老拾遗”两句,通过对比昔日的荣华与现在的简朴生活,流露出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前生活的满足与自我安慰。这里的“供奉”和“拾遗”分别指古代官员的职务,暗示了诗人曾经的显赫身份与如今的平凡生活。“五亩喜闻粳稻熟,重阳还恨菊花迟”则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节气的关注。五亩之田上稻谷丰收,让诗人感到喜悦;然而重阳佳节却未见菊花盛开,又让他略感遗憾。这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最后,“松寮竹谷逍遥地,时有山僧乞小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松林竹谷中的自在生活,时常有山僧来访,请求他写诗。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隐逸生活状态,也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与周围人保持良好关系的品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热爱自然、享受简单生活的态度,以及对过去与现在不同生活状态的思考与感悟。

文徵明

820首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