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明
远
索
画
久
而
未
成
岁
暮
阴
寒
雪
霰
将
集
斋
居
无
聊
为
写
溪
山
欲
雪
图
并
赋
短
句
岁
暮
天
欲
雪
,
郊
原
风
色
饶
。
山
寒
增
突
兀
,
树
暝
入
萧
条
。
野
水
照
茅
屋
,
归
人
争
断
桥
。
窗
前
有
新
句
,
欲
觅
已
寥
寥
。
写景
山水
冬天
写雪
抒情
佳节
岁末
情感
思乡
赞颂
译文
年末时节,天空似乎要降下大雪,郊外的原野上,风势显得更加猛烈。
山岭因寒冷而显得更加陡峭,树木在昏暗中呈现出萧条的景象。
野外的小河倒映着茅屋的影子,归家的路人们争相穿过断桥。
窗前有了新的诗句,想要寻找灵感却发现已经空空如也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傍晚,雪将至时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首联“岁暮天欲雪,郊原风色饶”,开篇即点明时节与天气,预示着一场雪即将降临,郊外的景色因风而显得更加丰富,为后续画面的展开埋下伏笔。颔联“山寒增突兀,树瞑入萧条”,进一步描绘了雪前山林的景象。山在寒冷中显得更为峻峭,树木在昏暗中更显萧瑟,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季节感。颈联“野水照茅屋,归人争断桥”,转而聚焦于人物活动。野水倒映着茅屋,归家的人们急切地穿过断桥,这一场景既展现了生活的日常,也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尾联“窗前有新句,欲觅已寥寥”,收束全诗,诗人似乎在窗前构思诗句,但发现灵感已逝,暗示了创作过程中的瞬间与遗憾。这样的结尾,既是对创作状态的描绘,也引发了读者对艺术创造过程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冬日雪前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
文徵明
820首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