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山水
秋景
抒情
洞庭湖
写月
城中景色
秋天时节
送别情感

译文

译文:远望城郭中有一处青苍之地,来到这里依旧能感受到这里的独特乡情。
译文:清晨的鼓声从溪边传来,那是渔民开始忙碌的信号,秋风吹过,枳橘的果实挂满墙头。
译文:名山因为紧邻湖泊而更显壮丽,清幽的景致刚巧与月色交相辉映,更显光彩。
译文:正当我们心领神会、沉醉于这美景时,时光却匆匆流逝,不如就住在僧人的竹林间房,长久欣赏这美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洞庭东山游览即将返回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城中遥指一螺苍,到此依然自一乡”以对比手法,将城市的喧嚣与山中的宁静进行对比,强调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内心的平静。接着,“晓鼓隔溪渔作市,秋风吹枳橘连墙”两句,通过晨起的渔市和秋风中的橘树,展现了山中生活的生动画面,以及季节变换带来的自然之美。“名山更倚湖增胜,清赏刚临月有光”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美丽,名山与湖泊相互映衬,月光下的景色更加迷人。最后,“正尔会心空又去,不如僧住竹间房”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但又因现实的限制而不得不离开,因此羡慕僧人能长久居住于此,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整首诗情感真挚,描绘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与作者内心世界的细腻感受,体现了文徵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文徵明

820首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
奉和望山应教诗
南北朝·萧悫
仙游本多趣,复此上秋初。岩低石倒险,岭高松更疏。峰形疑鸟翅,塞路似狼居。瞩望情无已,词殚意有馀。
垂钓
清·爱新觉罗·弘历
富春以钓隐,磻溪以钓显。亦各适其适,何繫竿与线。跂石临澄渚,秋水泠然善。垂丝致喁嘬,岂为烹鬵甗。隐显非我为,潜跃任彼转。渺瀰眄烟波,兴正复不浅。
浪淘沙·山居十首(其六)
明·高濂
秋水浸寒花。溪上人家。高低茅屋傍蒹葭。剥枣食瓜村酿熟,醉月西斜。残夜雁咿哑,露冷汀沙。空山无梦到天涯。屋角三竿人未醒,树杪饥鸦。
暮经零陵望愚溪怀柳司马
元末明初·蓝智
湘川入零陵,百里尽崖石。野旷生夕阴,山空澹秋色。缅怀柳河东,微宦曾远谪。才名一代雄,文藻万人杰。朝游愚溪水,莫返愚溪宅。斯人岂真愚,怅望天地窄。当时啸歌地,千古仰遗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