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南楼
季节
秋天
写景

译文

译文:我疯狂地搔着白发,倚着南边的楼阁,落日的余晖与边地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增添了夜晚的忧愁。
译文:在这万里长风中,有谁能破浪前行?一时间,浩渺的沧海便汹涌奔腾起来。
译文:我敢于直言,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不以为耻。然而,我只能空有忧国忧民之心,却无法像杞梁一样为天崩地裂之灾而忧虑。
译文:如何才能盼来甘霖洗尽战马的尘土呢?那漂浮的云彩时隐时现,让我思绪万千。

赏析

这首《南楼》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通过其深沉的情感和壮阔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期盼。首联“狂搔白发倚南楼,落日边声入暮愁”,描绘了诗人独自站立于南楼之上,白发纷乱,面对着即将西下的夕阳,耳边传来边疆的战鼓声,心中涌起无尽的愁绪。这里运用了“狂搔白发”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焦虑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颔联“万里长风谁破浪,一时沧海遂横流”,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万里长风”比喻广阔的时代背景,“破浪”象征着勇往直前的精神,“一时沧海遂横流”则描绘了时局动荡、局势复杂的情景。这两句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颈联“敢言多垒非吾耻,空复崩天负杞忧”,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困境的深刻反思。他不畏惧困难,不因失败而感到羞耻,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责任感。“崩天”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国家面临的巨大危机,而“杞忧”则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爱国情怀。尾联“安得甘霖洗兵马,浮云明灭思悠悠”,寄托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他希望上天能赐予一场甘霖,洗净战争的尘埃,让人民过上安宁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思,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憧憬。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文徵明

820首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