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楼
狂
搔
白
发
倚
南
楼
,
落
日
边
声
入
暮
愁
。
万
里
长
风
谁
破
浪
,
一
时
沧
海
遂
横
流
。
敢
言
多
垒
非
吾
耻
,
空
复
崩
天
负
杞
忧
。
安
得
甘
霖
洗
兵
马
,
浮
云
明
灭
思
悠
悠
。
地点
南楼
季节
秋天
写景
译文
译文:我疯狂地搔着白发,倚着南边的楼阁,落日的余晖与边地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增添了夜晚的忧愁。
译文:在这万里长风中,有谁能破浪前行?一时间,浩渺的沧海便汹涌奔腾起来。
译文:我敢于直言,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不以为耻。然而,我只能空有忧国忧民之心,却无法像杞梁一样为天崩地裂之灾而忧虑。
译文:如何才能盼来甘霖洗尽战马的尘土呢?那漂浮的云彩时隐时现,让我思绪万千。
赏析
这首《南楼》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通过其深沉的情感和壮阔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期盼。首联“狂搔白发倚南楼,落日边声入暮愁”,描绘了诗人独自站立于南楼之上,白发纷乱,面对着即将西下的夕阳,耳边传来边疆的战鼓声,心中涌起无尽的愁绪。这里运用了“狂搔白发”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焦虑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颔联“万里长风谁破浪,一时沧海遂横流”,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以“万里长风”比喻广阔的时代背景,“破浪”象征着勇往直前的精神,“一时沧海遂横流”则描绘了时局动荡、局势复杂的情景。这两句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颈联“敢言多垒非吾耻,空复崩天负杞忧”,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困境的深刻反思。他不畏惧困难,不因失败而感到羞耻,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责任感。“崩天”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国家面临的巨大危机,而“杞忧”则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爱国情怀。尾联“安得甘霖洗兵马,浮云明灭思悠悠”,寄托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他希望上天能赐予一场甘霖,洗净战争的尘埃,让人民过上安宁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思,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憧憬。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文徵明
820首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独游南静川
宋·王禹偁
高车岭上无人见,南静川中信马行。多谢仙娥相管顾,远擎松雪助诗情。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