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
抒情
写人
赞颂
怀才不遇
送别

译文

长长的松树遮蔽着高原,清静的亭子里书写着清净的诗行。
重重的夕阳映照在山间,我忽然沉浸在清雅的谈话之中。
我的内心向往着溪壑之间的生活,被尘世的纷扰所困。
过去我曾在笔墨之间,随意涂抹,聊以自娱。
我也知道这样的生活不能解决温饱,但我却因此而感到满足。
就像鱼儿在水中吹起泡沫,我却不自知为何如此。
世人不理解我,嘲笑我是画史(即画师)。
每个人都需要各种东西,缣素(一种细绢)堆满了桌子。
我对袜子的材料真的感到厌倦,对研磨墨水感到羞耻。
我一个月甚至一个月以上才拿起一次笔,多年却画不满一张纸。
我的交往的朋友们责备我行动迟缓,经常因此发怒。
他们怎么知道书生的作为,是不能用普通工匠的标准来衡量的呢?
我五天能画出一块石头,十天能画出一片水。
虽然我没有王宰那样的才能,但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方法还是可以依靠的。
陈君是何人?他似乎也对此感到庸俗和浅薄。
一夜五更(这里可能指的是整夜不眠)对我来说是个负担,真正的困厄我还未到呢。
我怕会因此招致他人的愤怒,但你却因此感到喜悦。
对你的作品我一笑而报以感谢,你的成就比那些我所见过的人还要出色。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徵明的作品《为陈子复画扇戏题》,诗人以轻松诙谐的笔触,描述了自己为朋友陈子复画扇的过程和心境。首句“长松荫高原”描绘了画面的背景,松树高大,为高原增添了几分清凉与宁静。接着,“虚亭写清泚”暗示了画面中亭子的空灵与清澈。诗人感慨自己的内心深处,本有溪壑般的淡泊,却被尘世的纷扰所牵累。他自嘲过去只是随意涂鸦,明白绘画并不能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但出于个性的偏好,他乐在其中。“鱼吹沫”一句形象地表达了他对绘画的痴迷,不自知其原因。世人不解,甚至嘲笑他为“画史”,但他并不介意,反而以此为耻。诗中提到,他长时间才动笔一次,创作量少而精,这使他在社交中显得与众不同,常被误解为怠慢。然而,他认为自己的书法与绘画并非世俗工匠所能比拟,有着独特的艺术追求。他以王宰(唐代著名画家)为例,强调自己的创作虽然数量不多,但质量上乘。最后,诗人对陈子复的评价很高,认为他的欣赏眼光超越了其他人,即使是一把扇面上的画作,也让他欣喜。诗人以“一笑题谢君,贤于二三子”结尾,表达对陈子复的赞赏,认为他的欣赏能力比周围的人更为高明。整首诗通过自我调侃和对友人的肯定,展现了文徵明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对友情的珍视。

文徵明

820首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猜您喜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题东湖
宋·曾惇
三年领客醉东湖,欲去犹携竹里厨。谁解挽留狂太守,风荷十顷翠相扶。
和段相公登武担寺西台
唐·李敬伯
台上起凉风,乘闲览岁功。自随台席贵,尽许羽觞同。楼殿斜晖照,江山极望通。赋诗思共乐,俱得咏时丰。
送杨伯可
宋末元初·陆文圭
齐鲁多平原,江浙田高下。戢戢如鱼鳞,土籍谁主者。富人擅其利,失业悯孤寡。方今用周礼,天官出经野。古法虽可行,必得奉行者。杨君古循良,暨阳小民社。原隰遍咨询,辞色每宽假。经.....
送汪可亭节推报政
明·林俊
嘉石衡量法许平,海乡随处绝冤声。馈鲜偶值悬鱼在,入觐真怜鬻马行。九石潭边度梨岭,独峰江上见桐城。名公行烈来贤事,碧落秋高老气横。
江再和戏答四篇(其一)
宋·程俱
当年季将军,晚节河东守。谁令一人誉,挥去坐使酒。长卿起遐陬,落笔赋乌有。要之乃雕篆,意不在黔首。穷通付造物,世俗浪妍丑。何必送五穷,呼奴结车柳。
赠白云张少愚
宋·蒋堂
聘命当年下益州,戋戋束帛礼偏忧。山人著出隐居报,使者赍还答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