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王
子
怀
省
亲
还
歙
黄
山
拔
地
高
切
汉
,
新
安
万
家
矗
天
半
。
并
州
城
头
望
白
云
,
有
客
思
亲
泪
如
霰
。
老
亲
头
白
爱
山
居
,
饭
有
粳
稻
羹
鸡
鱼
。
春
雷
笋
菽
味
绝
殊
,
比
邻
富
厚
还
勤
渠
。
土
风
素
朴
乐
有
余
,
颓
龄
肯
复
命
舟
车
。
虽
不
敕
还
日
倚
闾
,
长
安
冠
盖
如
云
闹
。
金
距
狸
膏
斗
鸡
貌
,
高
门
悬
薄
无
不
到
。
漏
尽
钟
鸣
谁
复
觉
,
希
闻
疏
广
出
都
门
。
那
识
阳
城
劝
忠
孝
,
君
行
掉
头
不
暂
留
。
俶
装
明
发
逾
芦
沟
,
一
江
春
水
下
归
舟
。
几
日
还
家
涤
厕
牏
,
看
妇
织
作
儿
吟
讴
。
暮
归
侍
亲
晨
出
游
,
黄
山
云
海
足
底
浮
。
人
生
快
意
有
如
此
,
何
用
功
封
万
户
侯
。
写景
抒情
亲情
山水
送别
赞美
怀古
情感
译文
黄山高耸入云霄,新安城万户人家矗立在天边。
有人在并州城头望着白云,思念亲人,泪水如霰。
老母亲头发白了,喜欢住在山间的居所,吃的有粳米和稻米,还有鸡和鱼。
春天的雷声响起,竹笋和豆类等农作物的味道非常特别,周围的富人依然努力地工作。
当地风俗纯朴,人们快乐又满足,但是老去的人还是不愿意坐命舟车。
尽管没有得到命令,但仍然每天倚门盼望(亲人归来),长安城里的达官贵人如云般热闹。
金距、狸膏等珍贵的斗鸡的标志随处可见,高门大户都挂着薄礼,没有不到位的。
夜漏已尽,钟声已鸣,但谁还觉得(时间过得快)?希望能听到疏广(汉朝的一位官员)走出都门的故事。
他们知道阳城(可能是指一个地方)劝人忠孝的重要性,但他们掉头离开并不久留。
整理好行装出发越过芦沟,一江春水向东流下,乘船回家。
几天后回家清洗厕所的木板(这里可能是形容家中繁忙的景象),看妻子织布,听孩子吟唱诗歌。
晚上陪伴亲人,早上出门游玩,黄山的云海在脚下漂浮。
人生如此快乐自在,何必追求功名利禄,封侯拜相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王子怀省亲归乡的场景,以黄山和新安为背景,展现了浓厚的亲情与乡土情怀。首句“黄山拔地高切汉”突显了黄山的雄峻,而“新安万家矗天半”则描绘了新安人家的高耸,烘托出家乡的宁静与温馨。“并州城头望白云”转至王子怀的离别之情,他遥望白云,思念亲人,泪水如霰,情感深沉。接着描述了老亲对山居生活的满足,以及邻里间的淳朴富裕,体现出乡间生活的和谐与富足。“土风素朴乐有余”赞美了当地的风俗人情,而“颓龄肯复命舟车”则表达了老人对儿子归来的期待。然而,诗人也暗示了繁华都市的诱惑,“长安冠盖如云闹”,与宁静的乡村形成对比。最后,诗人以阳城劝勉忠孝的故事,表达对王子怀的期望,希望他能坚守忠孝之道,不被外界所动。王子怀毅然启程,清晨越过芦沟,乘船归乡,享受与家人团聚的快乐,洗涤尘世之累,回归田园生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送别图,既有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又有对亲情的深情厚谊,展现出诗人对传统美德的崇尚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