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宿
雄
县
馆
枕
寐
忽
得
诗
四
句
若
兆
余
南
归
之
谶
者
后
三
日
果
闻
报
因
足
前
四
句
成
之
松
菊
荒
庐
旧
径
微
,
朱
衣
今
喜
谢
朝
扉
。
听
声
谬
曳
尚
书
履
,
儤
直
叨
承
学
士
闱
。
抱
叶
流
萤
纷
吐
焰
,
惊
枝
宿
鸟
暝
争
飞
。
长
镵
归
去
岂
无
计
,
黄
独
山
中
秋
正
肥
。
写景抒情
怀旧记梦
秋天
自然景物
田园
励志
译文
松菊环绕的破旧房屋中,小路微曲难辨,而今却令人欣喜地穿上了朝服。
曳着长履,听着谬误的声音,担当着夜职,侥幸地进入学士的厅堂。
萤火虫在枝叶间飞舞,像是在吐露光焰,惊飞的宿鸟在树枝间争相躲避。
拿着长镵归去也不是没有计划,只是山中的黄独正肥美,秋意正浓。
赏析
这首明朝尹台的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松菊荒庐旧径微”,展现了诗人寓居之处的清冷与荒寂,小径虽窄,但仍有松菊点缀,透露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气息。次句“朱衣今喜谢朝扉”,表达了诗人对退出官场的欣喜,朱衣不再朝见,暗示了他对仕途的淡泊。第三句“听声谬曳尚书履”,通过想象听到的官靴声,诗人自嘲地表示自己误入尚书之职,实则内心更倾向于学术研究。第四句“儤直叨承学士闱”,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学问的热爱,即使在值班时也沉浸在书斋之中。接下来,“抱叶流萤纷吐焰”描绘夜晚萤火虫在松叶间闪烁的景象,增添了神秘和宁静的氛围。而“惊枝宿鸟暝争飞”则写夜间栖息的鸟儿被惊动,纷纷振翅飞翔,寓意着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和对未来变化的预感。最后两句“长镵归去岂无计,黄独山中秋正肥”,诗人以农具“长镵”暗指回归田园的决心,黄独山中秋时节正是收获的好时机,表达了他对回归自然、过上宁静生活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猜您喜欢
渔家傲(其一)归隐
清·董俞
检点闲身犹未老。莫教名利萦怀抱。淀水莼乡归隐早。尘事少。鴐鹅飞处青山晓。此际待将愁闷扫。悠然浊酒东篱倒。拍手浩歌岩月皎。秋色好。蘋花数点潮声小。
和史君喜雨(其一)
宋·周南
通宵奠玉乞移灾,阊阖天门午夜开。屏翳不随风伯住,雷车争逐阿香来。送神曲奏争加额,喜雨诗成巧夺胎。闻说阪田犹未插,更须精意斡天回。
太湖一首和姚子张
宋·陈舜俞
太湖可渔山可樵,渔樵隐者非一朝。醉拍溟渤摩穹霄,歌咏周孔追松乔。故矶人归今寂寥,秋空浪稳兰为桡。何为不去走市朝,况无一策陈虞尧。嗟哉生事垂箪瓢,母齿豁豁群儿龆。啼寒悲饥如.....
皋涂精舍
清·爱新觉罗·弘历
当秋探奥境,信步得禅关。聊憩书斋静,因凭松牖閒。野花还自馥,涧实未全殷。数树寻金粟,何殊赋小山。
读圩
清末近现代初·徐搢珊
幽居寂寂掩柴扉,溪水湾环碧四围。竹竿应怜千本瘦,稻苗喜看一畦肥。鸟声不厌呼为伴,人迹还应到此稀。欲访朱公吟咏处,只馀秋燕傍檐飞。
赠柳文学(其一)
明·沈鍊
只今并棹访庭闱,秋日扬鞭达帝畿。遥知早佩黄金印,终然不脱芰荷衣。
再入翰林
宋·宋祁
银台路入复门赊,四载重来鬓愈华。况自秋毫皆帝力,何言旧物是吾家。宫盘浩气浮襟爽,省树珍阴叠殿斜。书枕梦残闻吏报,日痕还复度砖花。
无题
明·唐寅
秋声肃杀本天真,即事关心总动神。簌簌肥辞删老调,萧萧瘦语寄恒春。无情物外谁翻案,有限生前我扫尘。堪慰乡间观稼穑,应羞枯寂目空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