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驿
离别
送别
山水
自然的
旅行的

译文

离别的筵席上举杯送别,青色的江水延伸到远方,水边亭子里的客人已散去,细雨朦胧中一切显得如此朦胧。
心中怀着远方的道路,频繁地看剑以解离愁之苦,足迹将向南方的天空延伸,就像浮萍随水漂流一般无法预知。
孤寂的驿站城头在晴日下可见树木,夜晚时,海上漂浮的孤帆似乎与星星相伴。
我知道你此去定能乘兴而行,何必要在分别时泪流满面呢?

赏析

这首明代林鸿的《送逸人之岭南》以送别为题,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江边水亭离别的场景,以及对友人旅途的深切关怀和祝福。首联“把酒离筵江上青,水亭客散雨冥冥”,开篇即渲染出离别的氛围。诗人与友人在江边的水亭中饮酒话别,此时却下起了细雨,增添了几分离别的愁绪。这里通过“江上青”、“水亭”、“雨冥冥”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而略带伤感的环境,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颔联“心怀远道频看剑,迹向南天秖类萍”,进一步揭示了友人的行踪和心境。友人即将踏上遥远的旅程,诗人内心充满牵挂,不时地凝视着剑,或许象征着对未来的期许与准备。同时,用“迹向南天秖类萍”比喻友人的行迹如同随波逐流的浮萍,既表达了对友人旅途艰辛的担忧,也暗示了世事无常、人生如萍的感慨。颈联“孤驿城头晴见树,片帆海上夜浮星”,转而描绘友人旅途中的景象。在晴朗的天气里,友人经过一座孤独的驿站,抬头可见远处的树木;而在夜晚,友人乘坐的小船漂浮在海上,星星点点,仿佛是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友人旅途的广阔与孤独,也蕴含了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尾联“知君此去堪乘兴,何必临岐涕泪零”,是对友人的鼓励与祝福。诗人相信友人此行定能满载而归,享受旅途的乐趣,不必因离别而悲伤落泪。这一句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乐观期待,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豁达的人生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对友人旅途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通过自然景物的巧妙运用,传达了离别之痛与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哲思与感悟。

林鸿

554首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而一时才士如郑孟宣、高廷礼、周又铉、黄铉之、林伯璟、林汉孟之流,皆从之游。其后王皆山、王中美、王孟扬、陈仲完、郑公启、张友谦、赵景哲诸名人,以诗名于时,又私淑于鸿者也……”。《四库全书提要》中说:“况高棅尚不免庸音,鸿则时绕清韵。”欧应昌《瑞岩山志》曾收录林鸿《游瑞岩》一诗。林鸿著作有《林鸿诗》1卷、《鸣盛词》1卷、《鸣盛集》4卷。明代曾刊印《闽中十子诗抄》一书,收录有林鸿诗作。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