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
关
春
晚
图
送
司
仓
之
京
江
上
离
筵
惜
解
携
,
闽
关
北
上
乱
山
迷
。
花
深
野
戍
嘶
疲
马
,
月
隐
关
墙
听
曙
鸡
。
剑
佩
朝
天
双
阙
迥
,
家
林
近
日
片
云
低
。
京
华
故
旧
如
相
问
,
白
雁
音
书
醉
懒
题
。
写景
离别
送别
怀古
抒情
地点
闽关
情感
思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前往京城的场景,充满了离愁别绪与对未来的憧憬。首联“江上离筵惜解携,闽关北上乱山迷”以江边宴席的离别场景开篇,表达了对友人即将远行的不舍之情,同时点明了友人将要北上的方向,以及途中的迷茫与艰难。颔联“花深野戍嘶疲马,月隐关墙听曙鸡”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孤寂与艰辛,通过深花丛中的野戍与疲惫的战马,以及夜色中隐约可见的关墙与黎明时分的鸡鸣,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壮阔的氛围。颈联“剑佩朝天双阙迥,家林近日片云低”转而描写友人到达京城后的景象,双阙代表皇宫,剑佩象征官职,暗示友人将踏入仕途,远离家乡。这一联既是对友人未来仕途的祝愿,也暗含着对故乡的思念。尾联“京华故旧如相问,白雁音书醉懒题”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期待,希望友人在京城遇到老朋友时能提及自己,并通过白雁传递书信,但又因酒醉而懒得书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送别与离愁的主题,同时也蕴含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和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林鸿
554首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而一时才士如郑孟宣、高廷礼、周又铉、黄铉之、林伯璟、林汉孟之流,皆从之游。其后王皆山、王中美、王孟扬、陈仲完、郑公启、张友谦、赵景哲诸名人,以诗名于时,又私淑于鸿者也……”。《四库全书提要》中说:“况高棅尚不免庸音,鸿则时绕清韵。”欧应昌《瑞岩山志》曾收录林鸿《游瑞岩》一诗。林鸿著作有《林鸿诗》1卷、《鸣盛词》1卷、《鸣盛集》4卷。明代曾刊印《闽中十子诗抄》一书,收录有林鸿诗作。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