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
怀
(
其
十
一
)
玉
阶
深
露
滴
芭
蕉
,
独
倚
屏
山
望
斗
杓
。
为
惜
碧
波
明
月
色
,
凤
头
鞋
子
步
红
桥
。
写景
写月
怀古
抒情
四季
秋天
凤头鞋子
独思之情
译文
1、在玉石砌成的台阶上,深深的露水滴落在芭蕉叶上,我独自靠着屏风山一样高大的建筑,抬头望着北斗七星。
2、因为爱惜那碧波般的明月之色,我穿着绣有凤凰的鞋子,在红色的桥上缓缓步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夜晚景象。诗人站在玉阶之上,台阶上凝聚着露水,滴落在芭蕉叶上,发出清脆的声音。四周寂静无声,只有诗人独自一人,倚靠在屏风旁,仰望着天空中的北斗星,思绪万千。“为惜碧波明月色”,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珍惜之情。碧波荡漾,明月高悬,这样的景色本应令人陶醉,但诗人的内心却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或许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或是怀念远方的亲人,或者是对未来的忧虑。“凤头鞋子步红桥”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想象中漫步于一座红色的桥梁上,脚踏着凤头鞋,轻盈而优雅。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也暗示了他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徘徊的心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在宁静的夜晚,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林鸿
554首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而一时才士如郑孟宣、高廷礼、周又铉、黄铉之、林伯璟、林汉孟之流,皆从之游。其后王皆山、王中美、王孟扬、陈仲完、郑公启、张友谦、赵景哲诸名人,以诗名于时,又私淑于鸿者也……”。《四库全书提要》中说:“况高棅尚不免庸音,鸿则时绕清韵。”欧应昌《瑞岩山志》曾收录林鸿《游瑞岩》一诗。林鸿著作有《林鸿诗》1卷、《鸣盛词》1卷、《鸣盛集》4卷。明代曾刊印《闽中十子诗抄》一书,收录有林鸿诗作。
猜您喜欢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与诗友会宿
宋·寇准
此夕南轩宿,论诗万虑忘。苦吟秋信近,寂坐漏声长。室静灯光暗,桐疏露气凉。幽怀聊自遣,山色渐苍苍。
益公道人相见信安道温陵旧游出示近诗因次其韵(其一)
宋·朱熹
别来几度见归鸿,岁月悠悠一梦中。莫道相望湖海阔,争知千里不同风。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