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抒情
冬天写景
思乡情感
豪放
山水
悼亡
记事

译文

年老之后的生活只喜欢清闲,却为何又要重新踏入这空旷的山中。
敢在道路上捶打车壁表达不满,也庆幸门前的小门能让我这个抱关之吏通过。
寒冷的雨加倍催下了我行走的泪水,烽烟长久地遮蔽了望乡的容颜。
宁愿破戒谋求深深沉醉,买酒来喝,只为了能在月下归来。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邦彦在丙戌年冬日于山中所作的感怀之作。诗中流露出一种年岁渐长、心绪苍凉的情感,同时也蕴含着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无奈。首句“老去生涯只爱閒”,点明了诗人已至暮年,生活简朴,只求心灵的宁静与悠闲。接着“为谁重趼入空山”一句,表达了诗人再次踏入山林,或许是为了逃避尘世的喧嚣,或是寻求内心的平静。“敢从道上搥车壁,差喜门前溷抱关”两句,通过对比手法,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反抗(“搥车壁”),另一方面又因门前的“溷抱关”(可能象征着某种寄托或希望)而感到一丝安慰。这里既有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也有对内心世界的一丝慰藉。“寒雨倍催行脚泪,烽烟长翳望乡颜”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寒冷雨中的情景,泪水与雨水交织,象征着内心的痛苦与外界环境的艰难。同时,“烽烟长翳望乡颜”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即使战火纷飞,也无法阻挡他对故乡的向往。最后,“直拚破戒谋深醉,沽酒何当月下还”两句,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的无奈与痛苦,选择以饮酒来暂时忘却烦恼,期待在月光下归家的场景。这里的“破戒”既是对传统戒律的暂时违背,也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妥协与逃避。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深刻反映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复杂的心境,以及对国家命运和个人未来的深深忧虑。

陈邦彦

293首
南明抗清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首,陈恭尹之父。早年设馆讲学,为当时南粤硕儒名师。明亡,年屈四十的疾书《中兴政要策论》万言书,并参加南明广东乡试,中举人,擢升兵部职方司主事,派往赣州参与军事。1647年(永历元年)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城破被捕,惨遭磔刑。深具民族气节外,诗文也饮誉当时,与黎遂球、邝露并称“岭南前三家”

猜您喜欢

晚行舍后
宋·陆游
略彴东边一径深,杖藜行饭当登临。稷山并海出遥碧,禹穴生云成暮阴。残岁自兴游子感,少年谁解老人心。归来灯火参差夜,倦倚胡床续短吟。
丁丑岁初归鄞城
宋末元初·戴表元
城郭三年别,风霜两鬓新。穷多违意事,拙作背时人。雁迹沙场信,龙腥瀚海尘。独歌心未已,笔砚且相亲。
满江红(其十七)春夜集淡心斋和韵
明末清初·尤侗
乘兴而来,冒雨过、徵君之宅。相对者、诗家三老,酒徒八伯。秉烛夜游行乐耳,一生能着千双屐。看胜为可喜败欣然,如予弈。痛饮也,肠千石。剧谈也,唇三尺。算樽前只少,红儿催拍。便.....
赠刘九思山人
宋·李之仪
我行亦偶然,君来定何谓。风高浪如山,闻者亦已畏。而君从一叶,过我乃特地。邮亭六日俱,临行尤自愧。朝出才辨色,夜归或沾醉。残灯不见人,待我独忘睡。语款多破颜,情极几屑涕。屈.....
题常理斋爱吟草后
清·祝德麟
古云不朽三,立言与德功。长剑哀国殇,宁论文字雄。大凡忠义士,赋诗不必工。偶然存著录,片甲窥神龙。理斋辽左杰,作宰西南邦。死事近廿年,碧血埋蒿蓬。忽披爱吟草,使我心㤝㤝。当.....
小饮俯江楼分韵得俯字
宋·陈造
流光肯贷人,春事遽如许。眼不到蜚鸿,身每念缚虎。他日载酒约,坐受阴寒阻。非君韵超俗,畴肯顾羁旅。今朝莺花前,有兴浩莫禦。兹楼可图画,山立瞰江浒。壮侔彭城苏,气吞浔阳庾。乘.....
送观宁侯葬诗
南北朝·王褒
蒙羽高峻极,淮泗导清源。刑茅广裂地,跗萼盛开蕃。纷纶彤雘彩,从容琼玉温。冲飙摇柏干,烈火壮曾昆。畴昔同羁旅,辛苦涉凉暄。观风方听乐,垂泪遽伤魂。造舟虚客礼,高闬掩宾垣。桂.....
人月圆
金末元初·元好问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