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
歌
行
珠
人
本
中
国
,
万
里
向
海
陬
。
结
网
沈
洪
波
,
深
入
鼋
鼍
湫
。
珊
瑚
由
寸
积
,
骊
龙
不
易
求
。
百
死
冒
霜
雾
,
累
年
被
淹
留
。
举
手
得
夜
光
,
宝
树
照
斗
牛
。
三
献
入
汉
庭
,
声
名
动
九
州
。
日
往
岁
亦
徂
,
忽
生
瑕
颣
忧
。
长
恐
弃
道
侧
,
勤
苦
不
能
酬
。
岂
惜
寒
与
饥
,
惧
贻
重
宝
羞
。
中
夜
起
长
叹
,
泪
下
如
泉
流
。
抒情
思乡怀旧
怀才不遇
劳动艰辛
译文
珍珠人本来是中国人,却远赴海角采集珍珠。
他们编织网在深水中捕捞,潜入鼋鼍(一种大鳖)居住的深渊。
珊瑚是由一点点积累而成,骊龙(指珍贵的龙种)不易捕捉到珍珠。
他们冒着霜雾的险境,长时间在水中滞留。
终于,他们举起手来得到了夜光珠,这颗宝石照亮了斗牛之间的天空。
这颗珍珠被献到了汉朝的宫廷中,它的名声传遍了整个九州。
时光流逝,岁月不断前行,人们忽然对他心生嫉妒与怨言。
他们害怕珍珠被弃置在道路两旁,担心自己辛苦的付出无法得到回报。
他们并不在乎寒冷与饥饿,只是担心因自己的疏忽而使这珍贵的宝珠蒙受羞辱。
夜半时分,他们起身长叹,泪水如泉水般流淌下来。
赏析
这首《怨歌行》是明代诗人石宝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珍珠采集者的艰辛历程和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开篇“珠人本中国,万里向海陬”,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一位来自内陆的珍珠采集者,为了获取珍贵的珍珠,他不惜跋涉万里的路程,前往遥远的海边。接下来,“结网沈洪波,深入鼋鼍湫”描述了采集过程的艰难,需要在汹涌的大海中布网,深入到深不可测的深渊,与凶猛的鼋鼍(一种神话中的水兽)为伍,充满了未知的危险。“珊瑚由寸积,骊龙不易求”则进一步强调了珍珠的稀有与珍贵,珊瑚虽美,但难以积累;而骊龙(传说中的龙种)所藏之珠更是难寻。接着,“百死冒霜雾,累年被淹留”描绘了采集者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忍受着严寒与浓雾,年复一年地滞留在海上。“举手得夜光,宝树照斗牛”是全诗的高潮,当采集者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到了那颗如同夜明珠般璀璨夺目的珍珠时,它仿佛照亮了整个星空,象征着梦想与希望的实现。然而,“三献入汉庭,声名动九州”之后,却迎来了“忽生瑕颣忧”的转折,担心自己的辛劳与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甚至可能遭受误解与非议。“长恐弃道侧,勤苦不能酬”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害怕自己的努力被忽视或遗弃在路旁,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回报。“岂惜寒与饥,惧贻重宝羞”则展现了他对荣誉与尊严的珍视,宁愿忍受寒冷与饥饿,也不愿让这来之不易的宝物蒙羞。最后,“中夜起长叹,泪下如泉流”以主人公深夜的叹息和泪水,形象地表现了他在追求梦想过程中所经历的孤独、痛苦与无奈。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珍珠采集者的艰辛生活,更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荣誉、尊严与自我价值的追求。
猜您喜欢
书情献知己
唐·姚鹄
日日恨何穷,巴云旧隐空。一为栖寓客,二见北归鸿。有道期攀桂,无门息转蓬。赁居将罄比,乞食与僧同。花月登临处,江山怅望中。众皆轻病骥,谁肯救焦桐。坐惜春还至,愁吟夜每终。谷.....
虽乏向用之才忝有晦藏之地引步朱陵寄怀青玉李拾遗徵之不至上疏何为张乖崖救火事严徒劳分争因而有作
明·陈献章
海北多年一钓船,大翼遨空鱼跃川。尽言天下知音少,白雪不知何处弦。
偶咏二首
清·洪繻
散诞人间百不宜,空山袁鸟有新知。欲寻泛宅浮家地,又是扬尘变海时。谢朏口中惟饮酒,陆游梦里屡成诗。莫将枯槁嘲贫贱,再见河清世已迟!
酹江月/念奴娇
宋·林式之
桐皋东去,又依然、烟际云边柔橹。赖有双台知己耳,牢落孤怀欲吐。小倚云根,细商心事,提起千年语。九天飞梦,别来长记幽渚。试说北海归文,西山何事,犹不甘臣武。广大尧天箕颍小,.....
答杨户部庐山书时方谪居广陵
明·于慎行
淮南桂树又春残,几度开书惨不欢。华发已曾淹画省,铜章那复滞盐官。秋空雁影愁应剧,夜雨潮声梦亦寒。圣主长杨方校猎,谁将赋草入长安。
新春感怀用方纯吉韵
明·陈达
独愧无才负衮衣,海邦今日且栖迟。乍看细雨霏微处,正是春风发育时。瘦比沈郎空握带,愁如杜老只耽诗。閒居一室无馀物,琴调清新剑陆离。
和严道培书院韵(其一)
宋·米芾
城头山脚旧图开,华构凌云亦壮哉。谈席昔人文献地,升堂此日豫章材。弦歌化里清风动,麟凤天南紫气来。独奈岩阿丛桂冷,幽栖不是伟长才。
依韵答杜相公宠示之作
宋·欧阳修
醉翁丰乐一闲身,憔悴今来汴水滨。每听鸟声知改节,因吹柳絮惜残春。平生未省降诗敌,到处何尝诉酒巡。壮志销磨都已尽,看花翻作饮茶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