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
历史
咏物
写地点
咏古词
读书

译文

译文:曾经读过壶关的杜老写的诗,那首在柏梁台上高声吟咏的诗歌中有公(指某位官员或诗人)的词句。
译文:人们惊异于像龙虎般的英雄能够千年相会,而这样的功绩全都在(或通过)玑衡七政司来达成。
译文:在东市,随便收罗了一些晁错的笏板(晁错是古代的一位大臣,这里指古人的遗物),而在陡峭的坡上仍然伫立着魏徵的石碑(魏徵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谏臣,这里可能指历史的痕迹或某种象征)。
译文:金縢石室中记载的当时的事情,想要询问当年记录这些事情的太史是谁。

赏析

此诗《谒赵公墓》由明代诗人石宝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历史人物赵公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首联“曾读壶关杜老诗,柏梁高咏有公词”,诗人开篇即以杜甫的诗和柏梁台的高歌为引子,表达了对赵公诗歌艺术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暗示了赵公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颔联“世惊龙虎千年会,功在玑衡七政司”,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赵公的贡献比作千年难得一遇的龙虎会合,以及在天体运行规律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赵公在科学领域的巨大贡献。颈联“东市漫收晁错笏,断坡犹仆魏徵碑”,通过对比晁错和魏徵的事迹,进一步凸显了赵公的非凡之处。晁错和魏徵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而赵公则以其独特的贡献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尾联“金縢石室当时事,欲问当年太史谁”,诗人表达了对赵公所处时代历史记载的感慨,以及对当时记录历史的太史的怀念,流露出对赵公及其时代历史文化的深深敬意。整首诗通过对赵公事迹的追忆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进步与个人贡献之间关系的思考。

猜您喜欢

秀华续咏(其二十七)三国夫人
清·黄金石
倾国倾城聚一家,金钱百万助铅华。马嵬一夜淋铃雨,落尽春前姊妹花。
谒孔明祠
明·王云凤
中原无处不兵戈,独向冈头抱膝歌。丑女只将才作配,将军须待驾频过。图中龙虎真难测,身后桑田未肯多。两表久无曹父子,一星还殒汉山河。青天白日神长在,宋碣唐碑字欲磨。寂寞荒台俨.....
戚氏·二乔观兵书图是吴北宫画
清·顾贞观
十三篇。昔曾断送两婵娟。何意孙吴,却将韬略授钗钿。嫣然。恰随肩。象床交倚麝襟联。双珠巧合双壁,更无相妒有相怜。闻道江上,舳舻衔尾,共惊狂虏投鞭。待同心借著,密商帷幄,迅扫.....
咏史三十一首(其三)
清·黄毓祺
吾尝读无衣,为雪西戎耻。秦仲为大夫,诗人乃赋此。猃狁胡为者,内侵逼京邸。薄伐惟尹吉,爰以六月美。蠢尔蛮荆族,犯顺扰南纪。方叔出将兵,于是有采芑。奉命征淮夷,辟疆南海抵。诗.....
百字令·吊梅村先生,用苏韵
明末清初·张夏
风流如昨,论文章喜奖,后生人物。一自中原龙战后,卧看茅斋青壁。燕去鹃归,徘徊京国,吟罢头须白。咄哉评苑,钱龚漫数三杰。只为名下嫌疑,堂前危惧,误逐征车发。吴许原来居太学,.....
阅琐尾日记
明·陈颢
曾供笔砚侍君王,九死艰虞不敢忘。痛哭衰麻终此老,追亡蹑屩忽如狂。有山到处薇皆绿,无邑归来菊更黄。琐尾一编聊自述,猿啼鸦啸断人肠。
过符离读张忠献公传书后
清·严遂成
北使来朝辄问安,隐然敌国胆先寒。十年作相迟秦桧,万里长城坏曲端。采石一舟风浪大,富平五路战场宽。传中功过如何序,为有南轩下笔难。
声声慢·余幼年从嫂读,偶检慧福楼遗集,见寄余小令,诵读数次,勉和两阕(其一)
清·许禧身
炉烟拨尽,莲漏催沈,漏声点滴房栊。前欢已渺,思来万种情慵。风弄轻云易散,叹流年、太觉悤悤。无聊极,恨天光黯澹,日影重封。又到残红零落,听杜鹃啼血,雨洒庭空。绣阁萧条,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