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
沿
写景
地点
怀古
抒情
节日
清明节
柳树
寒雨
佳节
春天

译文

丝丝寒雨打湿了遥远的天空,残存的黛色被锁在云中。
只有河堤边的杨柳依旧,随着东风翩翩起舞。
心中的忧愁无法消散,香气飘散在玉蕊之间,金色的钟声在波涛中回荡。
曲水流经之处又迎来了元巳节,而我已经成为了一个老人。

赏析

这首《朝中措》由清代诗人陈匪石所作,描绘了雨中红桥的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自然之美。首句“丝丝寒雨湿遥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细雨绵绵、湿润天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凄冷而静谧的氛围。接着,“残黛锁云中”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远处的云彩比作残缺的黛色,形象地表现了云雾缭绕、烟雨蒙蒙的景象,增添了画面的朦胧感。“只有沿堤杨柳,依前醉舞东风。”这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岸边的杨柳以生命,它们在春风中轻盈摇曳,仿佛在尽情舞蹈,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一面。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或许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或是对自然之美的感慨。“清愁怎祓,香浮玉蕊,波泛金钟。”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情感。面对清新的春意,诗人却难以摆脱心中的愁绪。这里的“玉蕊”指的是花朵,其香气飘散,与波光粼粼的水面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动人的春日图景。然而,尽管外界充满生机,诗人心中的忧愁却难以消解,这种对比更凸显了诗人情感的复杂性。最后,“曲水又逢元巳,衰颜我已成翁。”诗人将自己置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提到“元巳”,即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常与踏青、游春等活动相关联。此处不仅点明了时节,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同时,诗人自称为“翁”,既是对自身年龄的描述,也是对岁月沧桑的一种自我认知。综上所述,《朝中措》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有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

猜您喜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过灵隐寺至石人岭有怀钝丁借秋阁礼九莲观音之约
清·朱枫
花飞欲尽奈何春,赖此扶筇自在身。涧水有香松粉落,寺门无路蕨拳新。深林数笋频留步,远壑寻源屡问人。回首借秋高阁上,隔年尚滞九莲因。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宫词(其十六)
明·张凤翔
禁柳春深草色新,杨花飞趁扑虫人。君王殿上宣名字,旋绾颓鸦抹绛唇。
答赵壶石象山松下见怀原韵
清·李澄中
别后桃花几遍开,旧题石壁长莓苔。屋梁月落天南北,山路云深梦往来。幽洞尚留寻胜屐,故人多负出群材。须眉空向他乡老,好护新松待我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