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题
百
可
园
(
其
一
)
吾
生
巳
如
此
,
抱
病
对
朝
晖
。
梅
老
花
偏
密
,
桑
柔
叶
正
肥
。
隔
溪
听
鸟
唤
,
倚
槛
看
鱼
飞
。
幽
意
那
不
惬
,
谁
云
心
事
违
。
写景抒情
田园
咏物
梅花
情感
幽意
译文
既然生活已是这样,那么抱病看着朝阳也不错。
梅花虽已老去,但花朵依然紧密簇拥;桑树虽然柔软,但叶子正肥壮茂密。
我能隔着溪流听到鸟鸣的呼唤,靠着门框看鱼儿在水中飞翔。
这样的幽静生活让我感到满意,谁说我的心事不如意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朝晖时的个人感受与自然景物的和谐共融。首句“吾生巳如此”,诗人以一种平静而略带感慨的语气,表达了对生命现状的接受与理解。接着,“抱病对朝晖”一句,不仅点明了诗人身体的不适,也暗示了在逆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态度。“梅老花偏密,桑柔叶正肥。”这两句通过对比梅花的老去与花开之密,以及桑叶的嫩绿与丰盈,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更迭与旺盛。梅老花虽已凋零,但花密依然彰显着生命力;桑叶正值生长旺季,一片生机勃勃。这种对比,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隔溪听鸟唤,倚槛看鱼飞。”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的互动。诗人隔着溪流倾听鸟儿的呼唤,倚靠着栏杆观赏鱼儿的自由飞翔。这一静一动的场景,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幽意那不惬,谁云心事违。”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满足与对生活的热爱。即使身处病痛之中,诗人也能从自然中找到心灵的慰藉,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乐趣。这里的“幽意”既指自然界的幽静之美,也暗含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追求——即使遭遇困难,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对生活的热爱,不违背自己的心意。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健康、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寻找生活真谛的智慧与勇气。
猜您喜欢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夜月如昼与仲退坐松巢煮茶
宋·徐瑞
河淡星欲无,碧展天一幅。天孙分锦章,荐此半规玉。明入千家窗,此兴几人足。慷慨商声歌,主客俱不俗。泠泠古松根,枯樵煮寒瀑。清啸拍阑干,悲猿挂高木。
织图二十四首(其十八)祝谢
宋·楼璹
春前作蚕市,盛事传西蜀。此邦享先蚕,再拜丝满目。马革裹玉肌,能神不为辱。虽云事渺茫,解与民为福。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一)
宋·苏轼
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符老风情奈老何,朱颜减尽鬓丝多。投梭每困东.....
次韵补之药名十绝(其九)
宋·李光
草堂谁缉败蒲编,笑傲松萝不记年。应喜秋来甘泽泻,牵牛时复自蹊田。
和舒伯源梅花韵(其四)
宋·李正民
檐卜花开鹫岭西,何如江国见纤肌。自矜六出非凡格,独占三冬最晚时。刻玉漫劳誇智巧,镂冰那复耐风吹。短墙深院凄凉甚,竹外攲斜一两枝。
十四夜蔡世卿吴曰南枉集得梅字
明·杨瑞云
湖色宵从别署开,翩翩公子为春来。冰花溪上流寒月,风笛城头散落梅。万里烟云怜主客,中天灯火出楼台。关门总为游人待,行乐何妨五夜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