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春天
祈年
节庆
山水
乡俗
写水
春衣

译文

第一句“春雨初过水满川,神祠箫鼓正祈年。”翻译为:春雨刚过,河水漫溢,整个川地都充满了水。在神祠里,人们正吹箫击鼓,祈求丰收。
第二句“我来亦欲随乡俗,急典春衣入社钱。”翻译为:我也想要跟随乡间的习俗,赶紧卖掉春日衣物,为参加社日活动准备钱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社会中春雨过后,人们在神祠前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民俗风情和生活气息。首句“春雨初过水满川”,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春雨停歇后,河水充盈、大地湿润的画面,营造出清新宁静的自然氛围。接着,“神祠箫鼓正祈年”一句,将视线转向人类活动,通过“箫鼓”这一传统音乐元素,渲染出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热烈气氛,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丰收和福祉的虔诚祈愿。“我来亦欲随乡俗”,诗人自述前来参与这一民俗活动,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融入,以及对乡村生活的亲近感。最后,“急典春衣入社钱”则生动地展现了参与祭祀的民众,为了表达敬意和参与热情,纷纷准备春装,并投入相应的费用,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互助精神,也反映了人们对于传统节日和习俗的重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社会中春祭活动的风貌,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又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是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

猜您喜欢

题珍溪朱南凤书院
明·朱谏
雁荡诸峰尽向西,芙蓉水落到珍溪。琼枝玉树连书屋,白石清泉带柳堤。雨过杏川看犊饮,春深草阁听莺啼。眼前即是神仙地,何必桃源更问蹊。
舟溯胥江闻何太史迟予峡山(其二)
明·陈子壮
春山非一邱,春水岂同流。不谓临歧别,翻成选胜游。寄将黄翠雨,泛此白沙鸥。云鹄还相见,飞来最上头。
新安道中玩流水
唐·吴融
一渠春碧弄潺潺,密竹繁花掩映间。看处便须终日住,算来争得此身闲。萦纡似接迷春洞,清冷应连有雪山。上却征车再回首,了然尘土不相关。
藻鉴堂得句
清·爱新觉罗·弘历
昆明春水潋烟光,沿泛因之藻鉴堂。表里湖山归静照,高低桃柳总清扬。羲经趣寄对时茂,楚颂词多称物芳。若傍竹林寻晋逸,山公启事缅怀长。
春日游百泉王信卿留酌赋别
明·杨鹤
碧涧千堆雪,苍烟九叠屏。山光垂倒幔,潭影落空青。云壑丘中赏,岩泉静者听。一泓秋瑟瑟,三峡水泠泠。喷沫惊风雨,回波射日星。浪花穿地肺,海眼洞幽冥。石发摩尼色,溪毛翡翠翎。绿.....
天童山溪上
宋·王安石
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溪深树密无人处,唯有幽花渡水香。
课儿联(其四十一)
清末近现代初·梁鼎芬
柳眼窥春早;松髯拂水长。
喜晴
宋·曾协
诗翁高兴动新晴,未踏湖山句已清。领略风光初入眼,指麾泉石欲盱衡。屡传黼扆方图旧,应有锋车便趣行。莫向苕溪恋行乐,葵心元向太阳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