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
怀
离别
送别
写景
怀古
抒情
咏物
柳树
地点
灞桥

译文

在灞桥折下柳条送别,这里曾多次让我心神激荡。
吟咏出风雪中的千首诗,磨尽了车轮滚过的路一条。
碧绿的江面上,波纹如杨树的花絮翻涌;岸边,红色的栏杆搭建在平直的桥上,曲折如蜂腰。
我骑在驴背上感觉稳稳当当,而心里却难以解脱孤独寂寞的困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灞桥折柳送别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与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诗人以“折柳”这一传统意象开篇,不仅点明了送别的地点,也暗含了古人折柳寄情、表达离别之情的文化习俗。接着,“昔年此地惯魂销”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过往相聚时光的深深怀念,以及在此地分别时内心的哀伤。“吟来风雪诗千首,磨尽轮蹄路一条”,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和才华。在风雪交加的环境下,诗人创作了无数的诗歌,而为了这些创作,他可能已经无数次地往返于这条道路,以至于轮蹄都磨出了痕迹。这既是对诗人勤奋创作的赞美,也是对过往时光中艰辛与快乐并存的回忆。“碧水杨波平雁齿,红阑架板折蜂腰”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碧绿的水面映照着杨柳轻摆的倒影,仿佛是雁群掠过留下的痕迹;红色的栏杆与架板,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而“折蜂腰”则可能是对架板因岁月而弯曲的生动描绘,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和时间的流逝感。最后,“输他驴背行来稳,不解离怀破寂寥”表达了诗人对驴背行来的羡慕,认为那是一种相对稳定且能暂时忘却离愁的方式。然而,驴背虽稳,却无法真正理解或缓解离别的孤独与哀愁。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深刻地表达了离别之痛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