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写景
山水
抒情
怀古
地点
春天
旅泊
江槎
枣野
哲理
写水
城市

译文

我驱赶着马来到河堤上,并非只是因为城隅的游赏。
心中的思念如同山峦般连绵不绝,徒然让我感到九重的忧愁。
我以村中的树木为依托暂作停留,江上的木筏似乎与戍楼相伴而生。
高岸变成了江浦,曲折的河港反而能通船。
看到枣树和野地,我深感赞叹;而眼前的瓠河景色,如今也堪与它媲美。
我希望借用孔子的智慧之道,让泗水之水不再泛滥横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河堤之上,眺望水面所见之景,以及内心深处的感慨。开篇“驱马河堤上,非谓城隅游”,诗人独自驾车来到河边,不是为了游玩城角,而是出于一种深沉的情感。接着“怀山殊未已,徒然劳九愁”,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种情感无法平息,仿佛在心中反复回荡,令人感到无尽的忧愁。“旅泊依村树,江槎拥戍楼”两句,描绘了诗人旅居异乡的情景,依靠着村边的树木,望着江面上的船只和守卫的楼台,孤独与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接下来“高岸翻成浦,曲港反通舟”,描述了河堤上的地形变化,高高的河岸突然变成了水湾,弯曲的港湾反而成了船只通行的道路,这样的自然景象引发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枣野良知叹,瓠河今可俦”,诗人感叹于自然界的变迁,仿佛在说,就像这变化莫测的河流一样,人生亦是如此。最后“愿假宣尼道,泗水却横流”,表达了诗人希望借助孔子之道,改变现状,让像泗水一样的河流重新流动,暗含了对社会变革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也有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变革的期待,体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深度。

萧绎

121首
小字七符。南朝梁武帝第七子。武帝天监十三年,封湘东王。命王僧辩平侯景,即位于江陵。时州郡大半入西魏,人户著籍,不盈三万。承圣三年,西魏军来攻,帝尚于龙光殿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魏军至,帝犹赋诗不废。及城陷,为魏人所杀。在位三年,庙号世祖。帝幼盲一目,好读书,工书善画,藏书十四万卷,城破时自行焚毁。所作诗赋轻艳绮靡,与兄纲相仿。著作颇多,原有集,已散佚,今存《金楼子》及《梁元帝集》辑本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感皇恩·丐祠居射村作
宋·胡舜陟
乞得梦中身,归栖云水。始觉精神自家底。峭帆轻棹,时与白鸥游戏。畏途都不管,风波起。光景如梭,人生浮脆。百岁何妨尽沈醉。卧龙多事,谩说三分奇计。算来争似我,长昏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