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

)

哲理
养生
炼心
修行
警示

译文

这首诗引用了“白虎首经”中的至宝和“华池神水”的真正精髓。它们非常珍贵,所以可以知道它们对于修身养性、寻找利益源泉有着深刻的意义。
它们不同于一般的药物。如果想要修炼成九转金丹,首先需要修炼自己,保持内心的清净。
在合适的时机进行采炼,必须留意它的变化和状态。在炼制过程中,还需要格外小心谨慎,防止出现危险。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张伯端的《西江月·其三》。在这短小的片段中,张伯端运用了中国古典修道炼丹的隐喻,借以表达对内心修为与精神境界的追求。“白虎首经至宝,华池神水真金。”这里,“白虎”和“华池”象征着纯净无暇的高级灵物,它们结合起来生成“至宝”和“真金”,隐喻心中的至真之物,是修炼过程中追求的目标。“故知上善利源深。”这句话表达了对于内在修养的认识,认为这种修为能够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好处。“不比寻常药品。”这里强调这种心灵的修炼与普通的物质世界中的药物不同,它是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这句话传达了达到最高境界(九转)之前,必须先进行自我修炼,并且保持坚定不移的心志。“依时采取定浮沈。”这里描绘了一种顺应自然规律,根据时间和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状态,以达到平衡与安宁的状态。“进火须防危甚。”这句话告诫在修炼过程中(用火象征),必须谨慎小心,因为这一过程充满了风险。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道教内丹术的描绘,表达了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和自我完善的理念。诗人借助这些隐喻和象征,探讨了如何通过修炼达到心灵的纯净与升华。

张伯端

139首
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仙逝,飞升前留有《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