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韵
定
山
先
生
种
树
(
其
一
)
东
崦
芳
菲
已
碧
桃
,
更
移
红
杏
占
西
坳
。
每
逢
好
雨
扶
筇
看
,
不
要
先
生
抱
瓮
浇
。
与
一
野
僧
吟
憩
石
,
无
诸
俗
事
坐
持
醪
。
不
将
物
我
来
分
别
,
观
化
于
今
是
几
遭
。
写景
咏物
桃花
山水
抒情
春天
一野僧
哲理
观化
译文
春天到了,东边的山坳里已经开满了碧桃,再往西边看,又见红杏花开,占据了西边的山坳。
每逢下起好雨的时候,我都要拄着竹杖去欣赏雨景,不需要先生再抱瓮浇灌花草了。
我与一位野僧在石头上吟诗休息,没有那些繁琐的俗事打扰,只坐在这里喝着酒。
我不将外物与自我进行区分,这样观察生命的转化,我已经经历了多少次了。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次韵定山先生种树(其一)》描绘了春天山间花木的美好景象和诗人闲适的生活情趣。首句“东崦芳菲已碧桃”写出了东山坡上桃花盛开,一片生机盎然。接着,“更移红杏占西坳”进一步描绘了红杏占据西坡的动人画面,显示出季节的变换和自然的有序。“每逢好雨扶筇看”描绘了诗人雨中漫步,手持竹杖欣赏美景的情景,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不要先生抱瓮浇”则以轻松的口吻表达了诗人不愿亲自劳作,而是欣赏他人忙碌的场景,流露出他的超脱与悠闲。“与一野僧吟憩石,无诸俗事坐持醪”描述了诗人与野僧一同在石头上吟诗休息,没有世俗事务打扰,只品酒赏景,生活简静而自在。最后两句“不将物我来分别,观化于今是几遭”传达出诗人不执着于物我之分,而是随顺自然变化,享受当下,体现了其超脱的禅意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淡泊与豁达。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