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怀古
农村景象
抒发社会忧虑
写景
秋天的
忧民
赞美自然变化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用韵效寒山(其二)》描绘了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首句“四郊多窃盗”直接点出当时社会治安的混乱,盗贼横行于郊野。接着,“村里夜支更”暗示夜晚村民需加强警戒,连打更声都成为常态,反映出人们对安全的忧虑。诗人向长官进言,“能无患盗情”,表达了对地方官员能否有效治理、消除盗患的质疑。接下来,“家家愁日暮”进一步渲染了百姓生活的艰难,日暮时分家家户户都怀着担忧的心情,期盼着秋天的到来,可能寓意着丰收能带来一丝安慰。然而,“处处望秋成”中的“秋成”不仅指农业收成,也可能暗指政治上的期待,希望局势能像秋天的丰收一样有所改善。最后两句“饥鼯饱苍粟,苦海变蓬瀛”以动物作喻,饥饿的鼯鼠饱食粟米,象征着在困苦中找到一丝温饱,而“苦海变蓬瀛”则寄托了人们从苦难中看到希望,期待社会能从苦难的深渊变为美好的境地。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和比喻,展现了民间疾苦和对社会安定的渴望,具有鲜明的社会现实主义色彩。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古歌
汉·两汉乐府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还都道中诗三首(其三)
南北朝·鲍照
久宦迷远川,川广每多惧。薄止闾边亭,关历险程路。霮䨴冥寓岫,濛昧江上雾。时凉籁争吹,流荐浪奔趣。恻焉增愁起,搔首东南顾。茫然荒野中,举目皆凛素。回风扬江泌,寒□栖动树。太.....
中秋次韵答恢太虚
元末明初·王冕
江湖漂泊久,发白不知年。世远人何在?天空月自圆。山河清有影,草木净无烟。谁恤苍生苦,移忧到酒边。
春晚客怀七首(其七)
元末明初·王冕
贾谊治安策,虚劳渎圣明。人民正凋瘵,豺虎恣纵横。白水沈南国,青山没上京。吾儒无可奈,老泪向天倾。
武宗挽歌词二首(其二)
唐·顾非熊
苍生期渐泰,皇道欲中兴。国用销灵像,农功复冗僧。冕旒辞北阙,歌舞怨西陵。惟有金茎石,长宵对玉绳。
辛丑再过除夜(其一)
清·施钰
一年将尽夜如何,又向声声爆竹过。惟有离愁消不得,今年更比去年多。
旅舍七首(其四)
宋·敖陶孙
齧雪苏州年,嘿数天再闰。当时贾长头,霜桐送孤韵。今年贫更恶,交友云散尽。收自缃楮林,博阅先后进。纵横略千家,诣处合一印。文章何当工,一死差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