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夕
春
恨
复
秋
悲
,
秋
悲
难
到
时
。
每
逢
明
月
夜
,
长
起
故
山
思
。
巷
僻
行
吟
远
,
蛩
多
独
卧
迟
。
溪
僧
与
樵
客
,
动
别
十
年
期
。
思乡抒情
秋季节气
写景抒情
怀旧
译文
春日的遗憾接续着秋日的哀伤,而这份秋日的悲愁却难以盼至。
每当明亮的月亮升起之夜,总会勾起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身处偏僻小巷,独自吟咏的身影渐行渐远,伴随着众多蟋蟀声,深夜迟迟未能安眠。
与溪边的僧人和山中的樵夫,已分别多年,久未相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离愁与时光的感慨。"春恨复秋悲,秋悲难到时"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即将到来的秋天所带来情感的预期,这种情感似乎总是难以捕捉,恍然若失。"每逢明月夜,长起故山思"则写出了在明亮的月夜里,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思绪万千。诗人通过"巷僻行吟远,蛩多独卧迟"展现了自己寂寞的内心世界。在偏僻的小巷中漫步时,他会发出长叹,而蟋蟀的鸣叫声似乎也在诉说着孤独和时间的流逝。最后,"溪僧与樵客,动别十年期"则是诗人与溪边的僧侣以及樵夫告别,相约十年后再见,这不仅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也是对友情深厚的一种象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张乔
168首
张乔(生卒年不详),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张乔隐居九华山,池州人也。有高致,十年不窥园以苦学。诗句清雅,迥少其伦。当时东南多才子,如许棠、喻坦之、剧燕、吴罕、任涛、周繇、张蠙、郑谷、李栖远与乔,亦称“十哲”,俱以韵律驰声。大顺中,京兆府解试,李参军频时主文,试《月中桂》诗,乔云:“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遂擅场。其年频以许棠久困场屋,以为首荐。乔与喻坦之复受许下薛尚书之,欲表于朝,以他不果。竟岨峿名途,徒得一进耳。有诗集二卷,传世。
猜您喜欢
郭圣与黄希声问候
宋·陈起
山有灵芽可点金,名医未遇若为寻。药房掩昼情多感,竹榻逢秋老不禁。座上遍将唐帖揭,架中闲取晋诗吟。病怀得此相料理,更接兰交问讯音。
苏幕遮·钱塘避暑忆旧用美成韵
宋·赵必?
远迎风,回避暑。人似荷花,笑隔荷花语。无限情云并意雨。惊散鸳鸯,兰棹波心举。约重游,轻别去。断桥风月,梦断飘蓬旅。旧日秋娘犹在否。雁足不来,声断衡阳浦。
九日社醉次陈克威韵
明·区越
人到开怀易放歌,社翁此醉客频过。残棋未落商山皓,丽句先惊水部何。乡曲论文耆旧少,橘林将实雪霜多。白头潇散风尘外,月旦从将水镜磨。
西江月(其二)
宋·晏几道
南苑垂鞭路冷,西楼把袂人稀。庭花犹有鬓边枝,且插残红自醉。画幕凉催燕去,香屏晓放云归。依前青枕梦回时,试问闲愁有几。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观蜀鹃啼剧有感(其二)
明末清初·吴伟业
江关萧瑟片帆留,策马俄成万里游。失计未能全爱子,端居何用觅封侯。云山已断中宵梦,弦管犹开旧日楼。二月东风吹水调,鹡鸰原上使人愁。
城中遣怀
明·吴琏
投老卧州城,山村月未明。旧齑春味好,新韭晓香清。黄卷儿童业,芳樽故旧情。一心随所寓,踪迹任浮萍。
和李季常同汪公干过予新居锡尔楼用季常韵
明·黎民表
首夏清和叶舜薰,梯楼还得共论文。沈珠浦上鹏风起,越井冈前雁趐分。三径逢迎多散客,一时交谊总怜君。笼鹅旧帖传青李,辟蠹残编拂绿芸。白社比来增气色,潢池今喜息妖氛。宾筵倒屣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