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鸟
泉
祗
此
沉
仙
翼
,
瑶
池
似
不
遥
。
有
声
悬
翠
壁
,
无
势
下
丹
霄
。
净
濑
烟
霞
古
,
寒
原
草
木
凋
。
山
河
几
更
变
,
幽
咽
到
唐
朝
。
写景
地点
咏物
怀古
秋景
情感
山水
季节
秋天
译文
仿佛只有这深沉如仙人的羽翼,才能抵达那似乎并不遥远的瑶池仙境。
泉水声悬挂于苍翠峭壁之间,虽无飞流直下的壮观气势,却直指红日映照的云霄。
清澈溪流边,烟霞古朴,寒原上草木凋零,一片萧瑟景象。
历经无数次山河变迁,这幽咽的泉声穿越时空,一直回荡至唐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永恒之境的向往。"祗此沉仙翼"一句,以沉稳之态写沉仙,即使是仙界也显得平易近人。紧接着"瑶池似不遥"则表明仙境并非高不可攀,而是触手可及,表现了对仙境的渴望。"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中,有声而悬于翠壁之音,给人以神秘感;无势而下的丹霄,则表达了一种自然而然的降临,体现了仙界与世俗间的对比。"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写出了山野之中清新的水流、古老的烟霞,以及寒冷的大地和凋零的草木,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最后两句"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则是诗人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于时光流转、山河变迁的感慨。这里的"幽咽"一词,不仅指声音低沉,也暗含着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叹息,透露出诗人对于时间无情流逝的哀愁。整首诗通过对仙境与现实、永恒与流逝的对比,展现了诗人追求超脱世俗、向往永恒美好的心态。
张乔
168首
张乔(生卒年不详),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张乔隐居九华山,池州人也。有高致,十年不窥园以苦学。诗句清雅,迥少其伦。当时东南多才子,如许棠、喻坦之、剧燕、吴罕、任涛、周繇、张蠙、郑谷、李栖远与乔,亦称“十哲”,俱以韵律驰声。大顺中,京兆府解试,李参军频时主文,试《月中桂》诗,乔云:“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遂擅场。其年频以许棠久困场屋,以为首荐。乔与喻坦之复受许下薛尚书之,欲表于朝,以他不果。竟岨峿名途,徒得一进耳。有诗集二卷,传世。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