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友
人
往
宜
春
落
花
兼
柳
絮
,
无
处
不
纷
纷
。
远
道
空
归
去
,
流
莺
独
自
闻
。
野
桥
喧
硙
水
,
山
郭
入
楼
云
。
故
里
南
陵
曲
,
秋
期
更
送
君
。
离别
送别
写景
秋天的
抒情
野外的场景
译文
飘零的花瓣混杂着柳絮,四处纷飞无处不在。
你将踏上遥远的道路空手而归,只有流连的黄莺独自听闻。
野外的小桥下研磨水声喧闹,山城的屋脊融入天际的云层。
故乡南陵的曲折小路,秋日时分我将再次为你送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画面,充满了秋天的萧索气氛。"落花兼柳絮,无处不纷纷"表达了自然界随风飘散的景象,同时也映射出人事的无常和离别的哀愁。"远道空归去,流莺独自闻"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孤独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只有溪水潺潺的声音陪伴,这种寂寞感油然而生。"野桥喧硙水,山郭入楼云"中的“野桥”和“山郭”构造了一个偏远的自然环境,而“喧硙水”和“入楼云”则增添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情绪。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自己对朋友离去的不舍和对未来的一种期待。"故里南陵曲,秋期更送君"这两句中,“故里”指的是家乡,而“南陵曲”则可能是指一条小路或是诗人心中的某个地方。这里的“秋期”强化了离别时节的感伤,而“更送君”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不舍和深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张乔
168首
张乔(生卒年不详),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张乔隐居九华山,池州人也。有高致,十年不窥园以苦学。诗句清雅,迥少其伦。当时东南多才子,如许棠、喻坦之、剧燕、吴罕、任涛、周繇、张蠙、郑谷、李栖远与乔,亦称“十哲”,俱以韵律驰声。大顺中,京兆府解试,李参军频时主文,试《月中桂》诗,乔云:“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遂擅场。其年频以许棠久困场屋,以为首荐。乔与喻坦之复受许下薛尚书之,欲表于朝,以他不果。竟岨峿名途,徒得一进耳。有诗集二卷,传世。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