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寒
峰
联
句
辛
未
三
月
与
雪
湖
过
潘
南
山
因
游
大
寒
峰
绝
顶
同
游
者
潘
孔
宜
陈
德
章
也
寻
芳
远
上
大
寒
峰
,
路
入
松
云
紫
翠
重
。
草
护
石
坛
供
列
座
,
花
迎
藜
杖
笑
相
从
。
拍
天
春
涨
飞
凫
远
,
出
峡
晴
峦
断
霭
浓
。
胜
景
登
临
惭
独
后
,
试
题
崖
壁
破
苔
封
。
写景
春天
山水
登临
题壁
名胜
大寒节气
译文
我寻着芬芳远上大寒峰,山路蜿蜒穿过松树和云雾,紫翠的颜色重重叠叠。
草地环绕着石坛,仿佛为它列座,花儿迎着藜杖欢笑,仿佛在与我相伴。
春水涨满,仿佛要拍打着天空,飞凫在水面远行;晴日里峡谷的远山浮现,云雾弥漫其间。
登临此等胜景,我深感落后于人,想在崖壁上题字,却见苔藓封住,无法书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谢迁与友人一同攀登大寒峰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寻芳远上大寒峰”,开篇即点明了旅程的目的地——大寒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接着,“路入松云紫翠重”一句,生动描绘了登山途中所见的景色,松树与云雾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片深邃而神秘的紫色与翠绿色调,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草护石坛供列座,花迎藜杖笑相从”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草木仿佛守护着石坛,为登山者提供了休息之地;花朵则以轻盈的姿态迎接藜杖(登山杖),似乎在欢笑中陪伴着旅人们前行,增添了旅途的趣味与温馨。“拍天春涨飞凫远,出峡晴峦断霭浓”描绘了大寒峰周边的广阔景象。春水上涨,波浪拍打着天空,远处的飞鸟自由翱翔;山峡之外,晴朗的山峦间云雾渐散,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自由。最后,“胜景登临惭独后,试题崖壁破苔封”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叹以及对未能先于他人欣赏到此景的轻微遗憾。他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刻在崖壁之上,成为这胜景的一部分,留下自己的足迹与记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寒峰的壮丽风光与诗人的情感体验,既赞美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思。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春日湖上(其四)
宋·武衍
船里歌声去复还,游人乐在酒杯间。争如策蹇长堤上,细看南山与北山。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艳杏暖、妆脸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花发沁园春
宋·王诜
帝里春归,早先妆点,皇家池馆园林。雏莺未迁,燕子乍归,时节戏弄晴阴。琼楼珠阁,恰正在、柳曲花心。翠袖艳、衣凭阑干,惯闻弦管新音。此际相携宴赏,纵行乐随处,芳树遥岑。桃腮杏.....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