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沙
河
县
乱
辙
临
河
整
复
斜
,
一
鞭
著
力
马
喷
沙
。
荒
城
避
寇
官
招
吏
,
野
寺
无
僧
佛
破
家
。
尚
有
军
书
传
契
箭
,
从
无
烽
堠
响
悲
笳
。
哀
鸿
饥
雁
知
多
少
,
漂
泊
于
今
未
有
涯
。
边塞
战争
抒情
怀古
自然
写景
动物
大雁
译文
混乱的车轮临河驶过,虽然一路坎坷却仍然要整修使之平正,鞭声一响,马蹄带起的沙尘仿佛都在诉说着奋勇前进的力量。
在一座荒城之中,为逃避贼寇的人们忙忙碌碌,官方正组织吏员进行招募;而在野外的一座寺庙中,却空无僧人,似乎连佛也离此地而去,像家被打破一样。
依然有军书传来需要完成箭矢的任务,但从未听到过烽火台上悲凉的笳声。
不知道有多少哀鸿和饥雁在漂泊中挣扎,它们现在仍然没有找到尽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沙河县在战乱时期的荒凉景象。首句"乱辙临河整复斜",通过车辙的杂乱和需要调整来暗示战乱带来的混乱与不安。接着"一鞭著力马喷沙",形象地写出马匹在艰难行进中扬起尘土,显示出环境艰苦和战争的紧张。"荒城避寇官招吏",反映出城池被敌人占领,官员们只能临时招募人员以应对危机。"野寺无僧佛破家"进一步揭示出战乱对百姓生活的破坏,连寺庙也无人打理,佛像和僧侣的生活都受到冲击。"尚有军书传契箭",表明尽管战事仍在继续,但通信仍然进行,显示出军事活动的紧张和组织性。然而,"从无烽堠响悲笳"则暗示烽火台没有传递和平的信息,反而只有悲伤的号角声,渲染出战事的残酷。最后两句"哀鸿饥雁知多少,漂泊于今未有涯",以哀鸿和饥雁比喻流离失所的民众,表达了诗人对难民众多、生活无望的深深同情,以及对战争无尽苦难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沙河县在战乱中的困苦与悲凉,反映了清代社会动荡时期人民生活的艰辛。
猜您喜欢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满江红·东阿道中
明·俞彦
荏苒征途,马首外、黄埃飞灭。渐初夏、麦寒西陇,草熏南陌。平楚澹烟迷云鹜,乱山落照闻啼鴂。只玉骢、飘泊未归来,心慵怯。名与利,多生劫。劳和恨,他生业。怕镜中不似、去家时节。.....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子初全溪作
唐·李商隐
全溪不可到,况复尽馀醅。汉苑生春水,昆池换劫灰。战蒲知雁唼,皱月觉鱼来。清兴恭闻命,言诗未敢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