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秋景
自然现象
季节
秋天
山水

译文

茶水热气腾腾,仙乐停下,皇家的仪仗队在郊外停下歇息。
蜿蜒曲折的小路回环通幽,岩石中传来更漏声的回响。
温暖的溪流惊动了急流,寒空中碧雾轻轻飘动。
树林中黄叶稀疏飘落,野外白霜明亮映照着曙光。
远眺近听,美景良多,烟霞时断时续地出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早晨山林中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精妙的比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秋风送爽、山色宜人的意境。首句“温渚停仙跸,丰郊驻晓旌”通过对车马停歇和旗帜悬挂的描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这里的“仙跸”与“晓旌”都是用来烘托一个超凡脱俗的场景。接着,“路曲回输影,岩虚传漏声”则是对山中道路和岩洞声音的描绘,其中“路曲”表达了道路的蜿蜒曲折,而“岩虚传漏声”则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声音交织。“暖溜惊湍驶,寒空碧雾轻”中,“暖溜”和“寒空”构成了鲜明对比,通过水流的温暖与天空的清冷,展示了秋季早晨温度反差带来的独特景观。同时,“惊湍驶”与“碧雾轻”也分别描绘了水流的急遽和山中薄雾的轻盈。“林黄疏叶下,野白曙霜明”则是对秋天树木落叶和地面结霜景象的细腻描写。这里,“林黄”指的是秋天树叶变黄,而“野白”则形容了地面的轻霜。最后,“眺听良无已,烟霞断续生”中,“眺听”表达了一种远望和倾听的状态,而“良无已”则暗示了时间流逝的感慨。“烟霞断续生”则是对山间云雾变化不息的描绘,体现出一种自然界生命力旺盛的情趣。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早晨山林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好风光的深切感受和独特的情怀。

李治

11首
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猜您喜欢